网上有关“曹娥的基本情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曹娥的基本情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曹娥(130—143),上虞皂湖乡曹家堡人。据虞预的《会稽典录》记载:“孝女曹娥者,上虞人,父盱(xū),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以五月五日迎伍神,为水所淹,不见其尸。”曹娥的父亲曹盱是个巫祝,负责祭祀方面的工作,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不幸掉入江中,生死未卜。”
《后汉书.列女传》记载:“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
曹娥之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她昼夜沿江哭寻父亲。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她也投了江,五日后她的尸体抱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后人为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元嘉元年(151),上虞县令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郸淳作诔辞,刻石立碑,以彰孝烈。后蔡邕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jī)臼”(为一谜面,谜底为绝妙好辞)。
据史料记载,自宋代以来历代帝王对曹娥曾大事褒扬。宋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敕建高大辉煌的曹娥正殿。大观四年(1110年)敕封灵孝夫人。政和五年加封昭顺。淳祐六年敕封纯懿夫人,又敕封其父为和应侯,其母为庆善夫人。元后至元五年(1939年)加封慧感夫人。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命官赴庙祭奠,诚意伯刘基亲撰诔文。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敕封福应夫人。同治五年(1865年)加封灵感夫人,钦赐福被曹江匾额。民国年间,国民党多有军政要人题赠楹联匾额,其中蒋介石先生题匾人伦之光现悬庙宇正殿。
先有的曹娥
曹娥庙,早年又叫灵孝庙、孝女庙,是为彰扬东汉上虞孝女曹娥而建的一处纪念性建筑。
曹娥(130-143),上虞曹家堡村人。母早亡,娥父曹盱为一巫者,善于"抚节安歌,婆娑乐神"。汉代吴越地区逢端午节祭祀潮神伍子胥的习俗。汉安二年(143年)五月五日,曹娥江上举行迎潮神仪式,曹盱不幸溺水而死,尸体亦被浪涛卷走。年仅14岁的曹娥痛失慈父,昼夜不停地哭喊着沿江寻找。到十七天时,她脱下外衣投入江中,对天祷祝说:若父尸尚在,让衣服下沉;如已不在,让衣服浮起。言毕,衣服旋即沉没,她即于此处投江寻父。三日后,已溺水身亡的曹娥竟背负父尸浮出了水面。曹娥孝行感动乡里,迅速传扬开去,轰动朝野。元嘉元年(151年)上虞县令度尚改葬曹娥于"江南道旁",并报奏朝廷表为孝女,为其立碑建庙。
据史料记载,自宋代以来历代帝王对曹娥曾大事褒扬。宋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敕建高大辉煌的曹娥正殿。大观四年(1110年)敕封灵孝夫人。政和五年加封昭顺。淳祐六年敕封纯懿夫人,又敕封其父为和应侯,其母为庆善夫人。元后至元五年(1939年)加封慧感夫人。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命官赴庙祭奠,诚意伯刘基亲撰诔文。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敕封福应夫人。同治五年(1865年)加封灵感夫人,钦赐"福被曹江"匾额。民国年间,国民党多有军政要人题赠楹联匾额,其中蒋介石先生题匾"人伦之光"现悬庙宇正殿。
曹娥庙始建于公元151年,发展到今天,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是有近六百年历史的江东庙。《后汉书.曹娥传》:"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为立碑。"这一阶段庙宇虽也几度兴废,但囿于"铁面曹江"作祟,规模上没有大的发展。二是北宋元祐间庙西迁现址。据清光绪《上虞县志》载:"曹娥庙在十都曹娥江西岸,旧在江东,属上虞,后以风潮啮坏,移置今处,隶会稽。"庙宇西迁后规模有所扩大,但也仅建正殿五间。三是南宋嘉定年间,郡守汪纲扩建了曹府君祠及朱娥祠五间,另在正殿北首建双桧亭。四是民国18年庙遭大火后,乡绅任凤奎募民资重建。这次修建不但进一步扩大了正殿范围,而且还添建了饮酒亭、戏台等,奠定了现有庙宇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气势恢宏的基调。鉴于年久失修,加之"文革"人为破坏,庙宇濒临坍塌,1984年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政府拨款,在文物部门主持下,鸠工庀材,历时三载修葺庙宇,使这处古老的建筑重新焕发出青春。
关于“曹娥的基本情况”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爱司号的签约作者“呼延梓熙”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曹娥的基本情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曹娥的基本情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曹娥(130—143)...
文章不错《曹娥的基本情况》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