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报告

网上有关“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报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报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关于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报告1

 每天放学时,各个中小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他们这些学生对正确消费观的理解有多深。我们从从最小的最贴近学生生活的“零用钱”着手,对我校初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中学生零用钱拥有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6%没有的仅占1.4%。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孩子身上放上一些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

  二、月零用钱数额

 调查数据显示:在初中生中,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其比例为70.2%;而51-100元的占14.9%;101-200元的占6.4%;201元以上的占8.5%。而高中生零用钱的数目则相对平均,在不同的区间中所占的比例均比较接近。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201元以上,占30.4%。其次为151-200元的占26.1%;而100元以下和101-150元的零用钱均占21.7%。

 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与此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三、中学生零用钱主要来源

 调查数据显示:同学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94.4%;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9.7%;其他亲戚给的占7.0%;以及其它的占4.2%。分析发现,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通过奖学金获得一些零用钱的比例略高一些。

 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于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也会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因此,绝大部分零用钱来自于父母。

  四、中学生零用钱的主要用途

 结果显示:零用钱用于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47.7%;进行储蓄和买零食的均占46.5%;这三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25.4%;体育花费占14.7%;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占5.0%。

  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1.书籍是学生成长的养分现在的文化市场比较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

 2.有46.5%的中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我们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3.许多同学喜欢吃零食,因此,在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比例。

 中学生中的这些现象容易导致消费观上的偏差,因此,就需要学校进行较为全面的经济知识教育和消费教育,以及家长的配合。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美德及革命先辈和当代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为,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家庭行为,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家庭的消费方式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极大作用。

关于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报告2

 组长:邱鹏霖

 组员:易宗淼 闫 楚 陈梦芹 陈永辉 廖宗桂 唐怡怡 田亚莲

 中学生零用钱的使用途径、造成中学生乱花钱的原因、纠正中学生乱花钱的措施。

 目前,中学生零用钱越来越多,中学生消费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中学生乱花钱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些现象的出现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因素,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现象,将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家长、学生自己都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

  事例一:某中学的一位学生,近日在他生日的这天,特地举行了一个生日聚会,他和十多位

  同学在一家饭店消费了近800元。

  事例二:某中学学生,一名房产公司经理的儿子过生日,仅是亲朋好友送来的礼钱就达6000多元。

  这就是时下一些中学生生日聚会的一幅缩影。近年来,有为数不少的中学生似乎变得越来越阔气,穿的用的都是名牌,吃喝非得上酒家、饭店,这似乎是一种时髦。反之,则被视为小气寒酸而丢面子。

 而每天放学时,各个中小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围满了各年级的学生,店主摊贩对学生兜里的几个钱可是动足了脑筋。消费品市场上针对学生一族而设计的各种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也日益始丰富多彩起来。但是这些追cool一族兜里的钱从何来?他们到底有多少零花钱?他们平时都把钱花到哪里去了呢?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个调查:孩子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69.1%;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9.7%;其他亲戚给的占7.0%;以及自己打工而来的(以高中生为主)占4.2%。 据调查(大约50人),中学生每人每月的零用钱的数目如下:

 300元以上:4)0—300元:26%100—200元:28% 50—100元:30%

 50元以下:10% 0元:2%

 学生们拥有这么多钱,他们究竟用来干什么呢?为此我们也进行了一个调查:买书 14%;储存14%;吃零食28%;玩游戏17%;体育运动5%;去游乐场所10%;其它12%。

 由此可见,中学生消费的途径越来越多。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经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 社会的影响。

 现在的学生课余生活丰富了许多,市场经济已经使得消费领域无孔不入。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学生也成了许多商家的目标群体。在不少学校大门的两侧,学生经济正在迅速发展:杂货店、文具店、书店、网吧、小吃摊、电脑游戏光盘店等等一应俱全,五花八门。市区一些商业街上也开出青少年用品专卖店,无疑都是瞄准青少年学生这一消费群体,不少知名运动品牌也把这一群体作为重点消费对象。

 国内外的一些漫画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却充斥着市场,造成某些学生沉迷于此。将零用钱大把大把的花在上面。

  二、 家庭的原因。

 个别家庭富裕的家长认为自己以前吃的苦是够多的了,不忍心也不愿意让孩子再体验以前生活的滋味,何况现在生活水平今非昔比,是大力提倡消费的年代。因此让子女多用点钱用不着大惊小怪。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再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用尽有。有些父母在孩子上学前总会在他们兜里放上几元钱,给孩子买些零食和学习用品。在孩子出门玩耍时也会给孩子准备一些花费,这些零花钱也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极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

 对于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是毫不犹豫的,同时孩子

 们平时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开始随之水涨船高。

 现在大部分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料孩子,只好定时给生活费,让他们自理。正因为社会和家庭的种种原因,使部分中学生对金钱极为看重,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出现:欺骗家长,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抢劫、勒索、自编自导绑架自己

 一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一个人从小克勤克俭,长大后花钱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有雨,让他感到钱来的很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

 为了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不让学生的心灵被金钱所吞噬,我们建议从以下的四个方面做起:

  一、政府有关部门做到:

  1、有关部门去各中小学门前查处一些无牌无证的小吃、玩具摊档等,

 净化学校门前的环境。

 2、到学校、各村宣传到无牌无证的小吃摊档,浪费金钱的害处和不浪

 费金钱,勤俭节约的好处等。

 3、多张贴宣传标语等。

  二、学校做到:

 1、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教育学生正确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引导学生正确消费,不搞攀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家长做到:

  1、树立正确的榜样。孩子是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来学习的;

 2、告诉孩子金钱是什么?金钱意味着什么?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控制孩子的零用钱的数目;

  四、学生自己做到:

  1、根据实际,计划开支。不要零碎地、频繁地问父母要钱,这样难免他们不耐烦,也容易造成多花钱的错觉。你应该根据家庭经济的实际情况预算一下,如每月做个月份计划,一次性向父母要,然后自己掌握,控制使用。譬如说,一个月消费的项目和总金额相对稳定;各项目按重要程度划分先后慢急来分配金额,尽可能减少开支的盲目性和随意性;2、坚持记账,节约开支。自己手中的钱怎样花,坚持记账,就是学习对自身消费行为的管理和反省。这样可直观地了解自己零用钱的变化和使用情况,逐步避免消费行为中的盲目和混乱,检查自己哪些支出是合理的,哪些支出是可以节省的。这不仅有利于节约,更有利于实现有效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3、“好钢用在刀刃上”。尽可能把零用钱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充分发挥每一分钱的合理使用价值。那种动辄购零食、同学之间轮流请客的做法是最不可取的。

 金钱并不像平常说的那样,是一切邪恶的根源,惟有对金钱的贪欲,即对金钱过分的、自私的、贪婪的追求,才是一切邪恶的根源。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学会合理使用金钱,让祖国的花朵不被金钱腐蚀!

关于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报告3

 调查地点:云浮中学新校区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7-10日

 调查对象:高中部全体学生

 调查样本:139名中学生

 调查人:伍思醒 叶进兴 傅家勇 魏文浩

 一、调查主题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这是很多专家提出的观点,也是众多教育者和家长的心声。但是在“再富不能富孩子”方面,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事实往往相反,变成了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个现象引起了众多教育者和家长、学生的疑问:中学生应不应该有零花钱?应该有多少零花钱?他们应该怎样支配手中的零花钱?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将中学生零花钱作为我们的调查主题。

 二.调查目标

 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现在中学生的零花钱的来源以及使用情况,养成正确的零花钱获取途径和支配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奉献社会意识。通过调查希望会

 端正家长对孩子零花钱问题的正确认识,提高对孩子零花钱的管理意识。

 三、调查报告

 通过4天的调查,共调查了139名年龄在16-18岁之间的学生。

 在139名学生中,其中有64名(占总数46%)学生的周零用钱在20-30元左右,还有37名(占总数27%)学生的周零用钱皆在50元以上。通过分析我们得知零花钱越多的学生往往都会把钱或多或少地花在买零食和去娱乐场所上面,而在业余时间他们大多数都选择出去玩或者是其他。而零用钱在30元左右的学生较少有买零食的现象发生,他们说:“如果把太多的钱花在买零食上了,那么如果有什么要用钱的时候就麻烦了。”在我们调查问卷中只有22名(占总数16%)同学把零用钱花在买书或杂志上,而这22名同学中,只有不到5名同学是周零花钱在50元以上的,而其余同学中有三名同学是把零花钱用在买体育杂志上而不是学习参考书。

 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零用钱的主要来源是父母以及其他长辈(共有107名同学,占总数的81%),而且87%的家长对子女零用钱的使用很少过问甚至从不过问.50%以上的同学对街上的零钱会视而不见,只有约14%的同学会顺手捡起,值得反思.相对而言,零用钱多且爱娱乐享受的学生约22名,虽只占总数16%,但绝对是不容忽视的.

 经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长们应该重视子女的零用钱使用情况,对大量的零用钱支出更要适当跟踪,建议每周给孩子30-50元之间的零花钱,不宜过多,否则孩子就会有种“钱多花不完”的心理,自然而然的会去把多数心思放在娱乐和零食方面,他们在学习上,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相对会增多,学习成绩也会有所下滑。对于那些经常娱乐享受的同学,家长应该控制他们的可支配零用钱,对学生们的娱乐行为进行控制和约束,并减少零用钱或者在外出时间上进行规定,避免那些学生因享受过的多娱乐而放松学习的现象。

 因此,针对中学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提出如下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

 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

 中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应树立适应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

 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中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所以,建议中学生应广泛阅读有益书籍,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4.学校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

 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中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更能使广大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对调查问卷上我们应该对“其他”这一项进行更多的分析,应该通过学生对“其他”这一项的填写进行比较和整理。

 在此,希望那些享乐主义的同学们尽量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毕竟我们现在已经是高中生了,我们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

 四、调查反思

 中学生的零用钱现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中的零用钱,如何将零用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如何将自己的零用钱用于理性消费上,是我们本次活动的重点,这个活动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大力支持,他们认为这个活动很实际,也很有现实意义,通过活动大家也认为这个活动对于学生的教育是很有帮助的,收到良好效果。

关于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报告4

  背景

 现如今,大多数学生每周或每月都可以从父母那里拿到一定数额的钱,这就是零花钱。但是,身为零花钱使用者的我们,对以下四个问题是否了解呢?

  目的

 探究中学生零花钱的花费情况

 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2.口头了解

 3.网络搜索

 调查情况

 问题1:零花钱的来源

 ——94.4%的中学生的零花钱来自父母

 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老师都是依赖自己的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的,也会经常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这也是基于长辈对幼辈的关爱。少部分期望自食其力的学生还会通过打工或者兼职,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社会经验。但中学生的年龄相对来产还是比较小,能同意他们利用课余打工的家长还是不多。

 问题2:零花钱的数额

 ——初中生零用钱每月多在50元以下,高中生的消费层次更均。

 初中生的年龄尚小,平时花费不多,加之初中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对较弱,家长们一般不会给不孩子太多钱支配,只有在一些郊游,外出时间较长的情况才会相对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几元钱,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车费为主。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比较多,学习上的花费也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会毫不犹豫,同时孩子的平时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开始随之水涨船高。

 问题3:零用钱的使用情况

 ——中学生零用钱三大流向:购书,零食及储蓄。

 值得一提的是有36.5%的中学生朋友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当代青少年的身上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问题4:对零用钱的态度

 ——中学生普遍缺乏理财能力

 一个人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就有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一个人从小克勤克俭,长大后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让他感到钱来得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

  建议

 为了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不让学生的心灵被金钱所吞噬,我们建议从以下的四个方面做起:

  一、政府有关部门做到:

 1、有关部门去各中小学门前查处一些无牌无证的小吃、玩具摊档等,净化学校门前的环境。

 2、到学校、各村宣传到无牌无证的小吃摊档,浪费金钱的害处和不浪费金钱,勤俭节约的好处等。

 3、多张贴宣传标语等。

  二、学校做到

 1、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教育学生正确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引导学生正确消费,不搞攀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家长做到:

 1、树立正确的榜样。孩子是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来学习的;

 2、告诉孩子金钱是什么?金钱意味着什么?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控制孩子的零用钱的数目;

  四、学生自己做到:

 1、根据实际,计划开支。不要零碎地、频繁地问父母要钱,这样难免他们不耐烦,也容易造成多花钱的错觉。你应该根据家庭经济的实际情况预算一下,如每月做个月份计划,一次性向父母

 要,然后自己掌握,控制使用。譬如说,一个月消费的项目和总金额相对稳定;各项目按重要程度划分先后慢急来分配金额,尽可能减少开支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坚持记账,节约开支。自己手中的钱怎样花,坚持记账,就是学习对自身消费行为的管理和反省。这样可直观地了解自己零用钱的变化和使用情况,逐步避免消费行为中的盲目和混乱,检查自己哪些支出是合理的,哪些支出是可以节省的。这不仅有利于节约,更有利于实现有效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3、“好钢用在刀刃上”。尽可能把零用钱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充分发挥每一分钱的合理使用价值。那种动辄购零食、同学之间轮流请客的做法是最不可取的。 金钱并不像平常说的那样,是一切邪恶的根源,惟有对金钱的贪欲,即对金钱过分的、自私的、贪婪的追求,才是一切邪恶的根源。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学会合理使用金钱,让祖国的花朵不被金钱腐蚀!

;

小学生每个月平均每人花多少钱?

1. 是需要的。现在很多查询软件都需要收费。 粗心大意会导致信息泄露。 在查询信用查询时,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收取的费用非常合理。 具体费用按查询部分收取,其查询数据非常准确。 毕竟,它覆盖了全国98%的网贷平台。

2. 市场上可以查询大数据的平台有很多,但是太多的大数据查询会影响个人信用。 您必须选择一个更大、更可靠的平台进行查询。

查大数据收费是不是欺诈

检查大数据的收费不一定是骗局。个人征信报告是目前最权威的征信平台,但一般由用户本人或授权其他机构查询。其中记录的信用数据是由已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借贷平台提交的,包括部分网贷。现在很多网站都可以查,但是查信用查询数据会比较客观,信用部分有综合风险核查 。

此外,虽然部分网贷和小额贷款并未接入央行进行征信,但这些平台上的用户行为也可能被大数据采集。充电大数据大多是这样的信息。

市场上查询大数据的平台不止一种。大部分确实可以在支付后获得相应的数据报表,可以反映用户当前的贷款情况,如贷款数量、逾期次数、是否存在多笔贷款等。

二、网贷大数据从何而来

手机姓名、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码均用于通过网上金融征信系统平台获取贷款信息。

在查询大数据时,很多平台需要手机运营商授权。其实,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比,手机号也可以提供很多数据,比如手机号是否实名认证、联系电话是否真实、是否有敏感手机等。

总的来说,查大数据收费并不能保证绝对安全,但也不能说都是骗局。个人信用最权威的查询平台是央行征信系统。一年有两次免费查询机会,自己的查询记录一般没有负面影响。

大数据征信是指个人在互联网上对贷款或分期消费行为进行信用评价和风险评价,看是否存在违约风险。 一旦出现风险,就会留下不良记录。 基于对多项个人信息数据的综合评价得出的分数。

一般大数据征信调查个人的多次申请、风险行为检测、逾期情况、黑名单情况、法院失信情况等,如果想查看个人大数据征信评分,可以去微信:查一下 核实。大数据信用评分越高,个人信用越差,平时的贷款申请应该减少。

您好,据我所知

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

1.儿童消费水平步步攀高

本次调查中,三个调查组也分别报告了少年儿童在消费方面的一些不良习惯。归结起来有下面几个方面:1. 盲目追求高消费;2. 比名牌,相互攀比;3. 炫耀自己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之间存在巨大反差。

在三个调查组报告的消费方面不良习惯中,前四项分别是:乱花钱、多花钱;比名牌,相互攀比;无节约意识;盲目追求高消费,爱享受。这四个项目在父母、教师和少年儿童的报告中仅仅有排序的差别,但均被排列在前四项里。

另外,其他一些问卷调查也充分说明了儿童消费方面还存在下面几个主要问题:

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2001年六一前夕,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五大消费先导城市进行了一次儿童消费市场调研。结果表明,五城市中0岁至12岁的儿童平均每人每月消费高达897元,五市儿童月消费总额约40个亿。五大城市中0岁至12岁的儿童共约441万人,按平均每人每月897元计算,月消费总额近40亿。其中上海的市场最大,超过16亿元;北京和广州分别为9.6亿元和7.0亿元;五市儿童全年消费超过475亿元。北京儿童月平均消费仅次于广州,同样位居第二,平均每月为1009元。

这让人想起了美兰德信息公司1998年在上述五个城市所进行的同样的调查。结果显示,0岁至12岁儿童每个月消费额超过35亿元,其中北京和上海排在最前面,北京12岁以下的孩子,一个月就要花掉14亿元。时隔不到三年,五城市儿童消费已经上涨了近五个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国内9家调查机构对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大中城市联合调查显示:孩子的小金库大得惊人!我国城市中6岁~15岁的孩子拥有的零花钱、压岁钱已高达56亿元。在以上9个大、中城市的450万名6岁~15岁的儿童中,有87%的孩子拥有零花钱和压岁钱,他们平均每人每月可以从父母和亲属那里得到60元的零花钱,而每年得到的压岁钱则高达730元。

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大城市873名中小学生零花钱及其消费状况的调查显示:北京孩子每月的零花钱高居4城市之首,平均每月每人的零花钱是148元(如下图);而且多是父母给的,主要用于打扮、追星和购买游戏光盘。根据调查,北京孩子月零花钱300元以上者有10%,其中3.23%的小学生,其月零花钱在500元以上,位于4城市之首。调查显示,北京孩子的自食其力意识较为淡薄。

也许读者朋友会认为,我们列举的都是高收入城市少年儿童的消费情况。那么,我们不妨再来看一看低收入家庭中,少年儿童的消费水平如何。据调查,相对于其他收入组家庭,低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500元)父母给孩子的零用钱反而更高。西安的儿童最“富有”,年零用钱高达349元;其次为成都,平均为324元;广州和北京分别为254和218元;上海的父母给孩子的零用钱最少,为195元。中等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1元至1750元之间)对孩子食品和服装方面的支出比例较高;而高等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2500元)则更注重孩子的教育,用于孩子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儿童消费总支出的27.4%,比例最高。

对于当代少年儿童的消费水平,我们不再一一列举,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在不同的媒体上看到类似的数据。

那么,儿童高消费时,大把的金钱都花在哪里了呢?通过对儿童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儿童消费主要为三个方面:第一,基本生活消费,即吃穿等消费;第二,享用性消费,即购置的各类玩具、节假日的旅游、参观、参加各类娱乐活动等;第三,发展性消费,即为了智力开发、特长培训而进行的投资。

2.盲目、攀比、炫耀、追求高档

我们知道,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必然由一定的消费行为构成。隐含在儿童如此高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背后的是什么呢?研究显示,是儿童盲目、攀比、炫耀、追求高档的消费行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少年儿童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由于一些父母认识上的偏颇、传媒的误导,以及一些生产厂家的惟利是图,儿童在消费行为方面出现了一些不良消费习惯。

如盲目消费。当前,少年儿童在消费中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父母们在爱和补偿心理的驱使下,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而忽视了孩子的真正需要,甚至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而且,还有可能有损于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少年儿童的盲目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过于轻信广告,什么时髦买什么,什么广告做得多买什么,什么是新产品买什么,最终形成了爱吃零食、胡乱吞咽保健品等不良行为。

有的孩子零食不离口,以致于破坏了孩子正常的饮食规律。据上海一家市级医院儿科统计,在近五年内在该医院住院的患儿中,经胃镜和X线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病较前五年增加了近两倍,而且有低龄化趋势。在4岁~6岁的学前儿童中,也时有发生。临床医生认为其因素之一,是此类幼儿大多有吃零食、偏食、挑食和饮食不规则的习惯,一日三餐不能定时定量,却以奶油蛋糕、冷饮等代替正常饮食,久而久之,则易形成胃病。

杭州教育部门的调查显示,有72%的小学生对零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62.7%的学生“经常吃零食”,有50%的人认为吃零食比吃饭“有味道”、“离不开零食”。

保健品消费方面,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轻信“包你总得一百分”、“含有上百种有效成分”等宣传,胡乱吞咽保健品。据有关医务人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0多个大城市调查,10岁以下儿童服用各种营养液的占总数的83%。据有关部门统计,城市儿童消费中,营养品竟占总数的20%。盲目服用营养品,导致儿童厌食症,性早熟儿童屡屡出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曾观察了16例性早熟儿童,结果发现,他们都服用过人参蜂王浆等口服液。

如攀比消费。同学间生日、毕业送张贺卡、一本笔记簿,时下已被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摆不上“台面”。送礼一送就是上百元,你送我一块手表,我送你一双旅游鞋。请客必要上饭店,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南京某中学一名学生过生日,竟花2700元,请同学去酒楼吃了一顿!

如炫耀消费。为了不“低人一等”,穿着专挑名牌。数百元一双鞋子,上千元一套服装,说买就买。南京某中学一位学生,身着420元的金利来衬衣和580元的鳄鱼牌茄克衫,脚踏620元的休闲旅游鞋。问他为什么不买一般的衣服,他说:“没派头”。

如高档消费。父母们不再考虑衣服的质地是否结实耐用,而把着眼点放在款式、色泽的选择上,注重把孩子打扮得更漂亮、更时髦。一些“精品屋”里,也常挂着儿童衣着精品,虽然价格高得令人咂舌,但仍不乏问津者。在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的调查中,当被调查的中小学生被问到“你最贵的一件衣服是花多少钱买的”时,选择60元以下的,城市32.2%,农村72.4%;选择71元~110元的,城市28.2%,农村19.1%;选111元~200元的,城市27.3%,农村7.0%;一名学生最贵的衣服高达3000元。

3.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之间存在很大反差

在对少年儿童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了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即少年儿童在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方面存在很大的反差。

在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的调查中,有高达95.3%的孩子认为“父母挣钱不容易,应当节约”;对“无论父母挣多少钱,孩子高消费是应该的”持否定态度的有89.1%,只有10.9%的孩子持赞成态度;有93.0%的孩子对“一个人花得起大钱才有面子”的说法持否定态度,赞成这一说法的仅有7.0%。

对于名牌产品,有72.7%的孩子对“买东西首先要看实用,是不是名牌是次要的”这一说法表示赞成,持否定态度的占26.2%;

对于存钱,有86.8%的孩子同意“从小就要多存钱,少花钱”的说法,持否定态度的只有13.2%;

但根据我们前面所引用的数据可以看出,孩子们的认识和行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当我们要对少年儿童进行良好消费行为培养和不良消费习惯矫正时,观念与行为之间的差异将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更大的阻力。这也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及父母反思的问题。

关于“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报告”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回继超的头像
    回继超 2025年08月06日

    我是爱司号的签约作者“回继超”

  • 回继超
    回继超 2025年08月0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报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报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关于...

  • 回继超
    用户080607 2025年08月06日

    文章不错《中学生零用钱的调查报告》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爱司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