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生平简介

网上有关“李白 生平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白 生平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 “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这种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在现在甘肃秦安东)。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皓)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幼年时期,李白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其后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但是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够为权贵所容,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

中年

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的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2岁。

作品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他所钟好的体裁主要是古体诗,包括古风和乐府诗,但他在近体诗体裁如律诗、绝句中往往也有绝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词,有两首被认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黄升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与《忆秦娥》。也有少数人怀疑它们不是李白所作。

考据

据《旧唐书》记载,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其父为任城尉。青年时期的李白显示了超凡的才能,并且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其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又《旧唐书》记载,李白流放虽然遇赦,却由于途中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

李白的生平和性格

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父李客(或谓真名不详,“客”是对外来者的泛称),不求禄仕而家境富裕,所以人们猜想他可能是一位巨商。李白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他自幼读书就广为涉猎,所谓“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年轻时仗剑任侠,《与韩荆州书》云: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魏颢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翰林集序》)。崔宗之在《赠李十二白》诗中也以“袖有匕首剑”、“双眸光照人”这样的句子描述其风度。很久以后,他和朋友叙旧,还兴致勃勃地回忆当年杀出五陵恶少重围的往事(见《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他还很早就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十八、九岁时,李白曾隐居于戴天大匡山,并从赵蕤学。赵蕤是个以“王霸之道见行于世”(孙光宪《北梦琐言》)的学者,所著《长短经》十卷即主经邦济世的事功之学。李白二十岁遇到苏颋,又深得这位“朝廷大手笔”、文章巨公的赞赏。开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从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郧城(今湖北安陆)。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在江陵遇到他,夸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大鹏赋·序》)。开元十五年,他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三年后,即开元十八年(730),李白由南阳启程入长安,这时他正好三十岁。

李白初入长安为期约三年。他隐居在终南山,广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荐引。那时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别馆就设在终南山,常有文人雅士(其中包括王维、储光羲等名诗人)去作客。李白结识了这位公主,却未能如愿以偿,终于怏怏离去。开元二十年(732)夏,李白沿黄河东下,先后漫游了江夏、洛阳、太原等地。二十四年,又举家东迁,“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他在寓居任城时,曾与孔巢父等人会于徂徕山酣饮纵酒,人称“竹溪六逸”。后又漫游河南、淮南及湘、鄂一带,北登泰山,南至杭州、会稽等地,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震动朝野,最后连天子也被惊动了。

天宝元年秋,由于玉真公主的荐引,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命李白供奉翰林。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有心作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这位傲岸的诗人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一年后他就开始遭到谗毁,“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书情赠蔡舍人雄》),“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这些诗句都是他当时险恶处境的写照。天宝三载春,李白被放还乡。这一次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却使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

李白离长安后,沿商州大道东行,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梁、宋一带,过着饮酒论文、追鹰逐兔的放逸生活。翌年,在山东兖州,李白又与杜甫相遇,同游泗水、东蒙等地。随着天宝年间政治形势每况愈下,李白对国事的倾危深感忧虑和不安。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远别离》等诗中,对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擅权和诛杀异己公开表示抗议,对险恶的政局发出悲怆的呐喊。他四处浪游,飘泊在梁园、鲁郡和金陵一带,还到过幽蓟等地。一路上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居于庐山。当时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师由江陵东下,“辟书三至”(《与贾少公书》),以复兴大业的名义恭请李白参与其戎幕,李白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不料肃宗李亨和永王璘之间又祸起萧墙,李璘军败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不久被长流夜郎(今贵州铜梓一带)。当时诗人正陷于“世人皆欲杀”(杜甫《不见》)的危险处境之中,以至杜甫还误信了流言写诗寄托沉痛的哀思。李白溯江西上,至巫山时遇赦放还。这时他已年近六十,但仍壮心未已,上元二年(761),又一次踏上征途,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途中因病折回。宝应元年(762),李白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有《李太白集》。

李白生平浪迹天下,而大起大落的身世遭遇又使他广泛接触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他的鲜明的个性就是在充分吮吸时代气息的基础上形成的。李白自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范传正《唐右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他具有很强烈的任侠作风: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年轻时“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接济之”(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喜豪饮纵博,又精于骑射。他不屑于走一般士子由科举入仕的常轨道路,而希望一举成就大业。他又不无虔诚地求仙学道,采药炼丹,独孤及说他出门的行装是“仙药满囊,道书盈箧”(《送李白之曹南序》)。甚至,他还从山东尊师高如贵受道篆,履行了正式成为道教徒的仪式。他对排难解纷的策士颇为倾心,有纵横家的气派,崔宗之说他“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赠李十二白》)。《新唐书·文艺列传》也说他“喜纵横术”。总之,“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而上述各个方面,又正是盛唐时代社会习尚和文化精神的显著特征所在。因此,李白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当代人们所心仪的人伦风范。例如为了一瞻李白的丰采,任华、魏万不远千里追踪相从;“四明狂客”贺知章一见李白,惊呼为“谪仙人”,解下随身所佩的金龟相赠;门人武七则甘愿赴汤蹈火,越过安禄山叛军的占领区至东鲁接回诗人的子女,等等。李白的诗歌正是通过他的个性投影,折射出时代的风容神采,从而成为盛唐的最强音的。

时代理想的艺术升华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李白是否具有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是很可疑的,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难》其二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浑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赠酬友朋的诗中说:“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在醉醒后自抒其志云:“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安史之乱起,李白视形势如楚汉相争,并以张良、韩信自况:“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岁投军时,还以西汉大侠剧孟自许:

“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同时,这也成为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

李白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如云:“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却又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沧州”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谒求仕期间不讳言这一点:“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时不放弃这一点:“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这种人生理想集中表现了诗人“羞伐其德”和热爱自由的意识:“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心迹的自我表白。由于他的自由意识是如此强烈,当遇到现实生活中丑恶力量的阻梗时,他的愤怒和抗争也表现得格外强烈。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李白的个性之活跃和解放是少有的。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风》第三十九)“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鸣皋歌送岑征君》)并对因谄事帝王而窃据权位者的丑态极尽嘲讽之能事,如《古风》之二十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个艺术概括在李白诗歌中的意义,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在杜诗中一样重要。在天宝末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又把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轻蔑: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在《书情赠蔡舍人雄》、《古风》第五十一、《登高丘望远海》等诗中,李白甚至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斥责。

总之,可以说他把唐诗中反权贵的主题发挥到了淋漓酣畅的地步。任华说李白“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杂言寄李白》),这种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勇于反抗的意识,是魏晋以来重视个人价值和重气骨传统的重要内容,李白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而成为诗坛巨星的。

李白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他的诗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襄阳歌》)生活如同馥郁的浓酒使诗人心醉,这当然不是说生活中没有悲哀和痛苦,但诗人的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所谓“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照。他的《行路难》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即使写失路的忧愁,也没有丝毫寒促蹇涩的危苦之词,诗中出现的黄河、太行、海上、日边等意象,以及拔剑四顾的雄姿,扬帆渡海的遐想,都具有着壮美的情采。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如《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只有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发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短歌行》,诗中构想道:“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颓光。”这里没有嗟老叹卑的哀惋,却用“劝酒”的天真想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诗中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又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他笔下的山峰高耸峻拔,峥嵘奇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同时,李白又写了许多具有晶莹透剔的优美意境的山水诗。例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寻阳送弟昌岠鄱阳司马作》);“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这些诗以明朗纯净取胜。

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凭倏来飙起的感兴泼墨写意,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呼应关系。例如他初出蜀时写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关于游览祖国山河的诗句

2. 关于游览俗语诗句

关于游览祖国山河的诗句 1.描写祖国河山的诗句大全

1.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2.黄河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桂林山水》

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俗语)

4.杭州

描写杭州的诗词多是围绕西湖的:

如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描写西湖的平湖秋月: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2.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

望洞庭 独坐敬亭山 忆江南

刘禹锡 李白 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 众鸟高飞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潭面无风镜未磨。 孤云独去闲。 日出江花红胜火,

遥望洞庭山水翠, 相看两不厌,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银盘里一青螺。 只有敬亭山。 能不忆江南。

鹿柴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乌衣巷

王维 李 白 李 白 刘禹锡

空 山 不 见 人, 日照香炉生紫烟, 天门中断楚江开, 朱雀桥边野草花,

但 闻 人 语 响。 遥看瀑布挂前川。 碧水东流至此回。 乌衣巷口夕阳斜。

返 景 入 深 林, 飞流直下三千尺, 两岸青山相对出, 旧时王谢堂前燕,

复 照 青 苔 上。 疑是银河落九天。 孤帆一片日边来。 飞入寻常百姓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3.关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8、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俗语

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0、桂林山水甲天下。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1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1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关于祖国山河的诗词,有哪些

1、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2、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4、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5、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泽东 朝代现代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5.描写祖国河山河山的诗句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 愿为持竿叟.王维 《青溪》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 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孟浩然 《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瞑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勃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破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颖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崔颢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杜牧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张祜 《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水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洲. 巴水 唐白居易 城下巴江水,春来似麴尘.软沙如渭曲,斜岸忆天津.影蘸新黄柳,香浮小白苹.临流搔首坐,惆怅为何人?大水 唐白居易 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工商彻屋去,牛马登山避.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独有佣舟子,鼓(木世)生意气.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吾无奈尔何,尔非久得志.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平地.湖亭晚望残水 唐白居易 湖上秋泬寥,湖边晚萧瑟.登亭望湖水,水缩湖底出.清渟得早霜,明灭浮残日.流注随地势,洼坳无定质.泓澄白龙卧,宛转青蛇屈.破镜折剑头,光芒又非一.久为山水客,见尽幽奇物.及来湖亭望,此状难谈悉.乃知天地间,胜事殊未毕.湖亭望水 唐白居易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澄水如鉴 唐崔颢 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春水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引水 唐杜甫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水 唐韩溉 方圆不定性空求,东注沧溟早晚休.高截碧塘长耿耿,远飞青嶂更悠悠.潇湘月浸千年色,梦泽烟含万古愁.别。

6.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有哪些

1、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宋代:岳飞《满江红·写怀》

释义:我要从头再来重新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代:杜甫《春望》

释义: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释义: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元代: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释义: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5、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五代: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释义: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明代:夏完淳《别云间》

释义: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7、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宋代: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释义: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8、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宋代: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

释义: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9、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清代:黄遵宪《清代:黄遵宪》

释义:祖国山河美好如金,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来负责?

10、国破山河落照红。 ——宋代: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释义: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笼罩在一片落日馀晖中,尽管还有一线淡淡的红色,但毕竟已是日薄西山,黄昏将近了。

7.当你游览祖国山河时会想起那句古诗

游览祖国山河时会想起那句古诗: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____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____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____杜甫《绝句二首》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____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____杜甫《望岳》

8.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急需

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

望洞庭 独坐敬亭山 忆江南

刘禹锡 李白 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 众鸟高飞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潭面无风镜未磨。 孤云独去闲。 日出江花红胜火,

遥望洞庭山水翠, 相看两不厌,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银盘里一青螺。 只有敬亭山。 能不忆江南。

鹿柴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乌衣巷

王维 李 白 李 白 刘禹锡

空 山 不 见 人, 日照香炉生紫烟, 天门中断楚江开, 朱雀桥边野草花,

但 闻 人 语 响。 遥看瀑布挂前川。 碧水东流至此回。 乌衣巷口夕阳斜。

返 景 入 深 林, 飞流直下三千尺, 两岸青山相对出, 旧时王谢堂前燕,

复 照 青 苔 上。 疑是银河落九天。 孤帆一片日边来。 飞入寻常百姓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关于游览俗语诗句 1.关于我国旅游胜地的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桂林山水甲天下、登泰山而小天下、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沫总相宜、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城内外皆故乡、长城易到,好汉难为、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十里温塘河,九曲十八弯、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登高望远、名山僧占多、永康萝卜,缙云蕃薯、五岳归来不看山、

芦沟桥的石狮子到底有多少,谁也数不清、鸟从巢中起,水从源头流、山无水不灵,水无山不活、黄山归来不看岳、桂林风景异,伙似洛阳春、大江之南风景殊,杭州西湖天下无等等

2.观游的诗句成语俗语或诗结语有哪些

1、描写春天景色的佳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

——(宋)徐俯《春游湖》 2、描写夏天景色的佳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寓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水光涟漪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望湖楼醉书》 3、描写秋天景色的佳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唐)刘禹锡《望洞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4、描写冬天景色的佳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高适《别董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梅花》 5、描写月亮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唐)李白《静夜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唐)李白《古朗月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6、含有各种颜色的佳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唐)王维《相思》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成一行。

——(唐)白居易《寄水部张籍员外》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7、描写风霜雨雪的诗句 水光涟漪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张继《枫桥夜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唐)张谓《早梅》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8、描写山水风光的佳句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汉江临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白居易《忆江南》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宋)翁卷《野望》 9、描写七彩云霞的佳句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张先《天仙子》 10、描写四季花卉的佳句 荷花: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唐)李商隐《赠荷花》 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唐)李商隐《题榴花》 梨花: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唐)刘方平《春怨》 麦花: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芦花: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宋)戴复古《江村晚眺》 水仙: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

——(宋)黄庭坚《水仙花》 菜花:儿童疾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书徐公店》 杜鹃: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

——(唐)施肩吾《杜鹃花词》 稻花: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桃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葵花: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桂花: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兰花: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3.关于我国旅游胜地的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桂林山水甲天下、登泰山而小天下、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沫总相宜、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城内外皆故乡、长城易到,好汉难为、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十里温塘河,九曲十八弯、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登高望远、名山僧占多、永康萝卜,缙云蕃薯、五岳归来不看山、芦沟桥的石狮子到底有多少,谁也数不清、鸟从巢中起,水从源头流、山无水不灵,水无山不活、黄山归来不看岳、桂林风景异,伙似洛阳春、大江之南风景殊,杭州西湖天下无等等。

关于“李白 生平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听雨僧的头像
    听雨僧 2025年08月06日

    我是爱司号的签约作者“听雨僧”

  • 听雨僧
    听雨僧 2025年08月0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李白 生平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白 生平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李白(701年—762...

  • 听雨僧
    用户080608 2025年08月06日

    文章不错《李白 生平简介》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爱司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