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国的诗句名言

网上有关“关于战国的诗句名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战国的诗句名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战国关于秦的诗句

2. 关于战国红的诗句

战国关于秦的诗句 1.关于秦王灭六国的诗句

以下这些也不是诗句,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还是看看吧,或许有用《六国论》苏洵版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直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邵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利用人才奋发图强,也不失为一计。

《六国论》 苏轼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

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齐稷下谈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无数,下至秦、汉之间,张耳、陈余号多士,宾客厮养皆天下俊杰,而田横亦有士五百人。

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

此皆役人以自养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

区处条别,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

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

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

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

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楚汉之祸,生民尽矣,豪杰宜无几;而代相陈豨过赵从车千乘,萧、曹为政,莫之禁也。至文、景、武之世,法令至密,然吴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之流,皆争致宾客。

岂惩秦之祸,以谓爵禄不能尽縻天下士,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邪? 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呜呼,此其秦汉之所及也哉? 《六国论》苏辙版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 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 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 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 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 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 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而秦之 攻燕、。

2.求秦国的诗词歌赋(或战国时代的,不要情情爱爱悲悲戚戚那种)

楼主真有想法,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关于秦风的所有内容,可以参考。

3.关于春秋战国的古诗大全

《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周室衰微不共匡,干戈终日互争强。

诸侯若解尊天子,列国何因次第亡。《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好龙天为降真龙,及见真龙瘁厥躬。

接下不勤徒好士,叶公何异鲁哀公。《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不得商於又失齐,楚怀方寸一何迷。

明知秦是虎狼国,更忍车轮独向西。《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定获英奇不在多,然须设网遍山河。

禽虽一目罗中得,岂可空张一目罗。《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门下三千各自矜,频弹剑客独无能。

田文不厌无能客,三窟全身果有凭。《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几尺如霜利不群,恩仇未报反亡身。

诚哉利器全由用,可惜吹毛不得人。《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下泽逢蛇盖是常,还如山上见豺狼。

国中有怪非蛇兽,不用贤能是不祥。《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攻城来下惜先分,一旦家邦属四邻。

徒逞威强称智伯,不知权变是愚人。《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一言能使定安危,安己危人是所宜。

仁义不思垂教化,背恩亡德岂儒为。《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社鼠穿墙巧庇身,何由攻灌若为熏。

能知窟穴依形势,不听谗邪是圣君。《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谔谔能昌唯唯亡,亦由匡正得贤良。

一从忠谠无周舍,吾过何人为短长。《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戏问将何对所耽,滑稽无骨是常谭。

昔时王者皆通四,近见君王只好三。《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曲突徙薪不谓贤,焦头烂额飨盘筵。

时人多是轻先见,不独田家国亦然。《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赵解重围魏再昌,信陵贤德日馨芳。

昏蒙愚主听谗说,公子云亡国亦亡。《春秋战国门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走敌存亡义有余,全由雄勇与英谟。

但如公子能交结,朱亥侯嬴何代无。《观春秋吟》年代: 宋 作者: 邵雍 堂堂王室寄空名,天下无时不战争。

灭国伐人虽恐后,寻盟报役未尝宁。晋齐命令炎如火,文武资基冷似冰。

唯有感麟心一片,万年千载若丹青。《次韵答席蕃秀才论春秋》年代: 宋 作者: 项安世 北冀之土南交州,瓜戎直西东泗浮。

中间代霸若桃梗,列国聚散同夫不。史编断烂杂虫鼠,野记纷纶充马牛。

惊雷破聩目开瞽,上起蔑歃终麟游。玄船书字亦刀削,如木遇扁金逢欧。

不同辞子付泡幻,肯信蒙臾判浮休。妍皮丑骨区万态,大川小港条千洲。

年深未免成伯帛,声乱已复还邾邹。崛兴啖赵倚天斧,嗣有陈胡横海舟。

群言一划露初意,后学平济无千尤。当时岂为题目计,此日寝成场屋流。

横穿异义作同体,立取贵绶驱雄驺。席君吾情好兄弟,蜀都此学多声猷。

得来三欢出诗本,昉此一笑同茶瓯。愿披一十九万字,与子斟酌更献詶。

《咏史上·战国》年代: 宋 作者: 陈普 千秋万古定于一,岂有乾坤属虎狼。六印苏秦寿如石,山东终作一阿房。

《战国吟》年代: 宋 作者: 邵雍 七国之时尚战争,威强智诈一齐行。廉颇白起善用兵,苏秦张仪善纵横。

朝为布衣暮衣卿,昨日鼎食今鼎烹。范雎谢相何心情,蔡泽入秦何依凭。

始皇奋袂天下宁,二世乞为氓不能。三千宾客愤未平,百二山河汉已兴。

所存旧物惟空名,残阳衰草山川形。都似一场春梦过,自余恶足语威狞。

《春秋战国门百里奚》年代: 唐 作者: 周昙 船骥由来是股肱,在虞虞灭在秦兴。裁量何异刀将尺,只系用之能不能。

4.一切关于“秦”的典故和成语、诗句等

Qín

(会意。从禾,从舂省。本义:禾名。假借为专名用字)

[1]秦,部落名。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代

秦,伯益之后所封国。——《说文》。朱骏声曰:「地宜禾,在今甘肃秦州清水县。」

[2]古国名。秦襄公始立国,孝公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定都咸阳

[3]朝代名(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是由周朝的秦国(在今陕西甘肃一带)统一全中国后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

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

秦灭韩亡魏。

秦王色挠。

又如:秦越肥瘠(喻指相去遥远,互不相关);秦庭鹿(指秦朝的政权)

[4]汉时西域诸国沿称中国为秦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乐府诗选》

又如:秦人(秦代统一后,北方与西方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秦地(汉时西域诸国对中国的称呼)

[5]古地区名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故名。如:秦声(陕、甘一带的戏曲音乐);秦川(古地区名。在今陕,甘秦岭以北地区);秦弓(指古时秦地所产的弓);秦客(秦地来的人)

[6]陕西省的简称。如: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秦中(古地区名。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7]通「螓」。蝉的一种。螓首

其尺索刺麤而毛美秦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简释〗====

qin2(ㄑㄧㄣˊ)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朝~暮楚。~晋之好。~楼楚馆(旧时指妓院)。

[2]中国朝代名:~代。~镜高悬(喻法官判案的公正严明。亦称「明镜高悬」)。

[3]中国陕西省的别称。

关于战国红的诗句 1. 关于石头的诗句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 《石灰吟》

意为: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2、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曹雪芹《题自画石 》

意为:喜爱这一拳石头,生得自然灵动、七窍玲珑。

3、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意为: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4、佳人成古石,藓驳覆花黄。——刘方平《望夫石》

意为:佳偶良人成了一座座古石,苔藓除去了又长,花开了又败。

5、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白居易《莲石》

意为:在水中有一座两座碧绿的石头,白莲也开了三四朵。

2. 关于达摩的诗句

赠蜀僧闾丘师兄(杜甫)

大师铜梁秀,籍籍名家孙。呜呼先博士,炳灵精气奔。

惟昔武皇后,临轩御乾坤。多士尽儒冠,墨客蔼云屯。

当时上紫殿,不独卿相尊。世传闾丘笔,峻极逾昆仑。

凤藏丹霄暮,龙去白水浑。青荧雪岭东,碑碣旧制存。

斯文散都邑,高价越玙璠。晚看作者意,妙绝与谁论。

吾祖诗冠古,同年蒙主恩。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

小子思疏阔,岂能达词门。穷愁一挥泪,相遇即诸昆。

我住锦官城,兄居祇树园。地近慰旅愁,往来当丘樊。

天涯歇滞雨,粳稻卧不翻。漂然薄游倦,始与道侣敦。

景晏步修廊,而无车马喧。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

漠漠世界黑,驱车争夺繁。惟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

寄题江外草堂(杜甫)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遭乱到蜀江,卧疴遣所便。诛茅初一亩,广地方连延。

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敢谋土木丽,自觉面势坚。

台亭随高下,敞豁当清川。虽有会心侣,数能同钓船。

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蛟龙无定窟,黄鹄摩苍天。

古来达士志,宁受外物牵。顾惟鲁钝姿,岂识悔吝先。

偶携老妻去,惨澹凌风烟。事迹无固必,幽贞愧双全。

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缠。霜骨不甚长,永为邻里怜。

3. 关于“风浪”的诗句有哪些

1、长干曲四首(一作江南曲)

唐代: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2、秋江

唐代:齐己

两岸山青映,中流一棹声。远无风浪动,正向夕阳横。

岛屿蝉分宿,沙洲客独行。浩然心自合,何必濯吾缨。

3、诗品二十四则

唐代:司空图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4、所思·空塘水碧春

唐代:张泌

空塘水碧春雨微,东风散漫杨柳飞。

依依南浦梦犹在,脉脉高唐云不归。

江头日暮多芳草,极目伤心烟悄悄。

隔江红杏一枝明,似玉佳人俯清沼。

休向春台更回望,销魂自古因惆怅。

银河碧海共无情,两处悠悠起风浪。

5、长相思(舟中作)

宋代:周邦彦

好风浮。晚雨收。林叶阴阴映鹢舟。斜阳明倚楼。

黯凝眸。忆旧游。艇子扁舟来莫愁。石城风浪秋。

4. 关于春树的诗句

⒈《绝句》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⒊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⒋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⒌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⒍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⒎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⒏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⒐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⒑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5. 关于岩石的诗句

1、桂生岩石本潇洒 唐 赵嘏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2、躬耕在岩石 唐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3、东岩石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曲几蒲团》4、渺观岩石 宋 葛长庚 《沁园春·渭水秋深》5、下岩石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帝赐玄圭》6、岩石在朱户 唐 李德裕 《奉和太原张尚书山亭书怀》7、差差向岩石 唐 温庭筠 《烧歌》8、寺入千岩石路长 唐 罗邺 《夏日宿灵岩寺宗公院》9、岩石喷泉窄 唐 荆浩 《画山水图答大愚》10、一例书岩石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11、岩石得巨片 宋 苏轼 《自净土步至功臣寺》12、余光入岩石 宋 苏轼 《送张天觉得山字》13、下岩石润挥毫后 宋 陆游 《初归杂咏》14、岩石著幼舆 宋 陆游 《读苏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15、幼舆正复宜岩石 宋 陆游 《夜寒》16、坐此岩石间 宋 陈与义 《与伯顺饭于文纬大光出宋汉杰画秋山》17、岩石郁嵯峨 汉 秦嘉 《诗》18、阴岩石气郁苍龙 清 康有为 《夜宿海会寺赠至善上人》19、棋盘开岩石兮钓台瞰晴川 宋 白玉蟾 《武夷歌》20、困依岩石坐帻 宋 苏辙 《次韵子瞻游孤山访惠勤惠思》21、崎岖脱岩石 宋 苏辙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柏轩》22、只今岩石望 宋 曹彦约 《薛端明挽章三首》23、岩石细堪书 宋 戴复古 《山行》24、共庆歌岩石 宋 金君卿 《文相生日》25、郑真耕岩石 宋 李复 《答吴与几二首》26、岩石微尘浣 宋 刘克庄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27、堂堂坐岩石 宋 钱惟演 《送僧归护国寺》28、拂衣岩石间 宋 史尧弼 《癸亥秋陪张丞相游西湖和周去华机宜韵二首》29、崭崭岩石 宋 释妙伦 《偈颂八十五首》30、梅香岩石 宋 释普度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31、重岩石长膏 宋 释文珦 《荒径》32、门开岩石千山月 宋 释延寿 《山居诗》33、萧萧岩石畔 宋 释子淳 《山居五首》34、南山陨岩石 宋 司马光 《相国广平文简程公挽歌二首》35、且看岩石自斓斑 宋 苏颂 《和宿牛山馆》36、困依岩石坐帻 宋 苏辙 《次韵子瞻游孤山访惠懃惠思》37、长与岩石俱 宋 吴芾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38、偶题岩石云生笔 唐 杨徽之 《句》39、步步踏着此岩石 宋 杨简 《偶作》40、眼看岩石千寻起 宋 曾协 《和史侍郎游澹岩韵六首》石头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题自画石 曹雪芹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双石 白居易 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

俗用无所堪,时人嫌不取。结从胚浑始,得自洞庭口。

万古遗水滨,一朝入吾手。担舁来郡内,洗刷去泥垢。

孔黑烟痕深,罅青苔色厚。老蛟蟠作足,古剑插为首。

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一可支吾琴,一可贮吾酒。

峭绝高数尺,坳泓容一斗。五弦倚其左,一杯置其右。

洼樽酌未空,玉山颓已久。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

渐恐少年场,不容垂白叟。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

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太湖石 白居易 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沉沉。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在。

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

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 答人 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录自《河岳英灵集》 王昌龄 苍荻寒沧江,石头岸边饮。

天仗森森练雪凝,身骑铁骢自臂鹰。渔父词/渔父 惠洪 不怕石头行路滑。

归来那爱驹儿踏。言下百骸俱拨撒。

无剩法。灵然昼夜光通达。

古寺天寒还恶发。夜将木佛齐烧杀。

炙背横眠真快活。憨抹挞。

从教院主无须发 渔家傲 辛弃疾 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

自是君家门户事。当此际。

鬼山正抱西江水。三万六千排日醉。

鬓毛只恁青青地。江里石头争献瑞。

分明是。中间有个长生字。

玉楼春 辛弃疾 琵琶亭畔多芳草。时对香炉峰一笑。

偶然重傍玉溪东,不是白头谁觉老。普陀大士神通妙。

影入石头光了了。看来持献可无言,长似慈悲颜色好。

旅次石头岸 张祜 行行石头岸,身事两相违。旧国日边远,故人江上稀。

水声寒不尽,山色暮相依。惆怅未成语,数行鸦又飞。

过石头城 张祜 累累墟墓葬西原,六代同归蔓草根。唯是岁华流尽处,石头城下水千痕。

陈宫怨二首 许浑 风暖江城白日迟,昔人遗事后人悲。草生宫阙国无主,玉树后庭花为谁。

地雄山险水悠悠,不信隋兵到石头。玉树后庭花一曲,与君同上景阳楼。

送朱可久归越中 贾岛 石头城下泊,北固暝钟初。汀鹭潮冲起,船窗月过虚。

吴山侵越众,隋柳入唐疏。日欲躬调膳,辟来何府书。

与羊相关的会意字

羊 象头角、四足及尾之形。一名“长髯主簿”,又名“胡髯郎”、“青乌”。《月令》曰:“食麦与羊。” 注:羊,火畜也。时尚寒,食之以安性也。

羔 《字说》曰:“羔从羊,从火。羊,火畜也。羔火在下,若火始然,可进而大也,故羔大曰羊,三岁曰牂。” 《春秋繁露》曰:“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谛,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 郑氏《婚礼谒文赞》曰:“群而不党,跪乳有仪。礼以为贽,吉事之宜”。此即婚俗用羔之故。

美 《说文》甘也。段玉裁注曰:“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引伸之凡好皆谓之美。从羊大。羊大则肥美。羊在六畜主给膳也。《周礼》膳用六牲。始养之曰六畜,将用之曰六牲。马牛羊豕犬鸡也。膳之言善也。羊者,祥也。故美从羊。”

羹 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味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羞 会意兼形声。据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进献。小篆从羊,从丑,丑亦声。引申为美味佳肴。李白 《古风》诗:“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羞。” 或因向人进献多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又引申为羞耻。

群 《玉篇》朋也。《广韵》队也。《说文》辈也。从羊君声。臣铉等曰:“羊性好群,故从羊。”

羴 shān 《说文》曰:“羊臭也。” 即羊臊气。羊多则气膻,故从三羊。

羼 chàn 群羊杂居于屋下。尸,屋也。尸者,屋之省。引申为混杂。《红楼梦》:“他父亲又不肯住在家里,只在都中城外和那些道士们胡羼。”

善 会意,从言,从羊。《说文》:“羊,祥也。” 言祥为善。本义:吉祥。引申为美好、善良。

羸 léi 《说文》瘦也。《注》臣铉等曰:“羊主给膳,以瘦为病,故从羊。”

芈 mǐ 羊鸣,象声气从羊上出。同理,“牟” 字会意牛鸣,象声气从牛出。

芈除作羊鸣解外,也是中国较古老的姓氏。芈姓是周时楚国贵族的祖姓,黄帝第八世孙 季连 的后代。《史记·楚世家》载:“陆终生子六人,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注》芈姓,诸楚所出。”

芈姓后来又衍派出很多氏族,如熊氏、昭氏、屈氏等。著名诗人屈原,即姓芈。因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 宋 刘克庄 《杂咏一百首 其四 屈原》曰:“芈姓且为虏,累臣安所逃。不能抱祭器,聊复著离骚。” 历史上,除屈原之外,还有几位鼎鼎大名的芈姓人物不得不提:

芈八子

宣太后(?-前265年),芈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

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魏子患之。庸芮为魏子说太后曰:“以死者为有知乎?”太后曰:“无知也。”曰:“若太后之神灵,明知死者之无知矣,何为空以生所爱葬于无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积怒之日久矣,太后救过不赡,何暇乃私魏丑夫乎?”太后曰:“善。”乃止。宣太后死后葬于芷阳骊山。

熊旅

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谥号庄。

一鸣惊人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绝缨会

《韩诗外传》载: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愿趣火视绝缨者。」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绝冠缨者谁,于是王遂与群臣欢饮乃罢。后吴兴师攻楚,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王怪而问之曰:「寡人未尝有异于子,子何为于寡人厚也。」对曰:「臣先殿上绝缨者也。」

白起

白起(?—前257),芈姓白氏,名起。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锐头儿

《春秋后语·赵语》载:平原君对赵王曰:「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之为人也,小头而锐,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小头而锐,断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见事明也。视瞻不转,执志强也,可以持久,难与争锋,廉颇足以当之。」(据《汉学堂丛本》)

跪乳

《春秋繁露》曰:“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后以“跪乳”喻指孝义。《谯周法训》曰:“羊有跪乳之礼,鸡有识时之候,雁有庠序之仪,人取法焉”。

鸿雁及羔羊,有礼太古前。行飞与跪乳,识序如知恩。 唐·杜甫 杜鹃

生尝跪乳资名教,死去遗芳谥碧香。 宋·陈造 张守送羊羔酒将以三绝次韵答之 其一

慈乌知返哺,羔羊乃跪乳。嗟嗟世人何其愚,不爱父与母。 明·刘炳 戴良

三春晖正好,寸草独心寒。作孽天如此,争知跪乳难。 当代·陈忠平 侍母恙

叱石成羊

《神仙传·黄初平》: 黄初平 十五岁时牧羊山中,有道士带他到 金华山 石室里住了四十馀年。有一天他哥哥在街上遇一道士,问之。道士说:“ 金华山 中有一牧羊儿,姓 黄 名 初平 ,是卿弟非疑。”于是哥哥找到了弟弟,问他羊何在,他说近在山东。哥哥去看时,只看到白石头, 初平 乃叱曰:“羊起!”石头都变成羊,有几万头。

1、穿池听龙长,叱石待羊归。

南北朝·萧纲 仙客诗

2、燕归犹可候,羊起自成群。 唐·苏味道 咏石

3、吹沙聊作鸟,动石试为羊。 唐·王绩 游仙四首

4、见羊疑是已叱石,见石翻疑未叱羊。

宋·郑士懿 卧羊山

5、知君自有灵仙骨,叱石为羊也不难。

明·王世贞 胡元瑞读鄙集有寄走笔四韵答之 其三

6、桑田万顷山深处,日落仙人叱石声。

近现代·杨圻 庚戌路经交广南渡岛国居山泽间杂诗 其八

羔羊素丝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毛 传:“小曰羔,大曰羊。素,白也。紽,数也。古者素丝以英裘,不失其制。大夫羔裘以居。” 孔颖达 疏:“ 毛 以为 召南 大夫皆正直节俭。言用羔羊之皮以为裘,缝杀得制,素丝为英饰,其紽数有五。既外服羔羊之裘,内有羔羊之德,故退朝而食,从公门入私门,布德施行,皆委蛇然动而有法,可使人踪迹而效之。言其行服相称,内外得宜。”后因以“羔羊素丝”称誉士大夫正直节俭、内德与外仪并美。

1、文昌近极官清贵,不负羔羊及素丝。

宋·刘攽 寄晁美叔

2、素丝五緎咏羔羊,且是公余燕日长。

宋·吴泳 郫县春日吟 其九

3、素丝羔裘粲如雪,自公退食何委蛇。

元·李延兴 正己堂

4、明向玉阶还再拜,羔羊重续退公诗。

明·李东阳 陵祀归得赐暖耳诗和方石韵四首

葛由骑羊

《列仙传》曰:葛由者,羌人。周成王时,好刻木作羊卖之,一旦骑羊而入蜀,蜀中王侯遣人追之,上绥山,山在峨眉山西南,无极,随之者不得还,皆得仙道。山上有桃,故里谚曰:「得绥山一桃,虽不得仙,亦足以豪。」

1、知恋峨眉去,弄景偶骑羊。 唐·李白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2、傥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唐·李白 登峨眉山

3、不求绥岭桃,宁美邛乡蒟。 唐·李义府 招谕有怀赠同行人

牧羊臣

《汉书·李广苏建列传》载: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彊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还将今夜意,西海话苏君。 唐·司空曙 夜闻回雁

2、可嗟牧羊臣,海上久为客。 唐·崔融 塞垣行

3、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 唐·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之一

歧路亡羊

《列子·说符》:“ 杨子 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 杨子 之竖追之。 杨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心都子 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后用“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走入迷途。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五章一》:“而诸儒之言,故为纷纠,徒俾歧路亡羊。总以此等区处,一字不审,则入迷津。”

晚年名利迹,宁免路岐哀。 唐·李溟 无题

失马有时还是福,亡羊自古笑多岐。 明·陆深 春日书事用十二生肖体

几辈守株犹待兔,何人歧路哭亡羊。 清·黄遵宪 日本杂事诗 其一九八

少日凌云作赋,中岁亡羊歧路,借箸总输筹。闷对团圞影,剑啸忽飕飕。 民国·刘泽湘 水调歌头 次雪儿中秋对月感怀原韵

臧谷亡羊

《庄子·骈拇》载,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中国近代文论选·读新小说法》:“小说固不许浅人读耶?不识 庐山 ,妄喜妄恶,臧谷亡羊,所失相伍,其弊在于不知读法。”

1、亡羊犹博塞,牧马倦呼卢。 唐·温庭筠 开成五年秋书怀一百韵

2、自信放鱼真得计,却怜挟策亦亡羊。

宋·杨时 次韵蔡武子书怀

3、仲尼忧世接舆狂,藏谷虽殊竟两亡。

宋·苏轼 和刘道原〈咏史〉

4、何须论得失,臧谷俱亡羊。 明·胡应麟 独酌逍遥馆醉中拈笔漫书

羊(唐·李峤)

绝饮惩浇俗,行驱梦逸材。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夜玉含星动,晨毡映雪开。

莫言鸿渐力,长牧上林隈。

戏答张秘监馈羊(宋·黄庭坚)

细肋柔毛饱卧沙,烦公遣骑送寒家。

忍令无罪充庖宰,留与儿童驾小车。

 五仙谣(宋·郭祥正)

番禺五仙人,骑羊各一色。

手持六秬穗,翱翱绕城壁。

翩然去乘云,诸羊化为石。

至今留空祠,异像犹可识。

曾闻经猛火,毫发无痕迹。

五仙宁复来,三说颇难测。

只忧风雨至,半夜随霹雳。

君不见羌庐刘越之洞天,万象森罗无一尺。

按:此即广州别名五羊城的由来。明 黄佐 修 嘉靖四十年刊《广东通志》卷六九《杂事上》载:“周夷王时,南海有五仙人,衣各一色,所骑羊亦各一色,来集楚庭,各以谷穗一茎六出,留与州人,且祝曰云云。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

(本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关于“关于战国的诗句名言”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3)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野渡舟横的头像
    野渡舟横 2025年08月16日

    我是爱司号的签约作者“野渡舟横”

  • 野渡舟横
    野渡舟横 2025年08月1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关于战国的诗句名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战国的诗句名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 战国关于...

  • 野渡舟横
    用户081609 2025年08月16日

    文章不错《关于战国的诗句名言》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爱司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