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帝国安史之乱本不该持续八年:都是内乱惹的祸

网上有关“唐帝国安史之乱本不该持续八年:都是内乱惹的祸”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唐帝国安史之乱本不该持续八年:都是内乱惹的祸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大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胡人节度使安禄山,在北方阴险的蛰伏了多年之后,终于向唐帝国亮出了可怕的狰狞面目。十五万叛军,攻城掠地,荼毒中原大地。对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来说,这哪仅是晴空霹雳;简直可以说是顶级大地震了!

安禄山起兵反叛大唐,打出的是“清君侧,诛杀杨国忠”的旗号;明显有欺世盗名的成分。不过安禄山想干掉杨国忠也并不是假的;从他自己来说,他要是再不趁着有兵权之时反叛,宰相杨国忠迟早也要铁了心找茬把安禄山给做掉。安禄山,杨国忠,从最开始的互相不对付,发展到后来已经是势同水火。杨国忠早就公开对唐玄宗说,安禄山要谋反(可惜李隆基就是听不进去)。一国的宰相天天在皇帝耳边吹风,安禄山自己心里也确实有鬼,不可能不哆嗦;到后来干脆发展到杨国忠令人“刺求反状,讽京兆尹围其第,捕禄山所善之李超、安岱、李方来、王岷杀之,贬其党吉温与合浦”。与安禄山关系铁的人,已经有被杀掉的了。所以他再不反叛,脑袋必将保不住(刘宋杀檀道济,赵宋杀岳飞,人家明明没有反状尚且以“莫须有”就诬陷诛杀;何况安胡儿是真有反心?)

从大的方面看,安禄山能够重兵反叛,也是拜唐朝边镇权力过于集中、中央与地方权力失衡的原因所赐。安禄山反叛之前,唐玄宗自恃国力强盛,锐意开发边疆,猛将劲卒多聚于外;而与此同时,唐帝国原有的府兵制已经衰落(明朝的军户制、军事卫所制度跟府兵制是异曲同工);关中、京师地区原本兵力雄厚,此时却早已空虚;相比募兵制的边镇军事力量,数量、质量上明显是“内轻外重”之格局。而安禄山,更是由于玄宗愚蠢的宠信,得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权力之大,完全有同中央 *** 叫板的本钱。唐帝国全国也不过设了十大节度使啊!

从军队质量和战斗力来看,安禄山的叛军,在起兵前,就经常与契丹、奚这些草原骑兵打仗;作战经验可谓丰富;到后来东突厥阿布思部加入后,可称得上是精锐猛将云集了。反之,唐帝国因为承平日久,内地久不经战事,所以战争初期,叛军势如破竹,攻陷黄河以北大片土地和城池。唐玄宗的脑袋这回终于被安禄山的大棒子给砸醒了。李隆基,当初那么多人告发安禄山有反意,他却将告发者治罪或逮捕;有的干脆绑着送给安禄山叫他杀。豺狼,都是自己一手养壮的!

后悔是没用啦。唐帝国开始在全国动员抵抗叛军的军事力量。安西节度使封长清,是高仙芝一手提拔起来的西域边陲大将。唐玄宗召他入朝,决定让他来统兵抵抗叛军;并询问其平叛作战方略。封长清对唐廷忠心耿耿,且久席边事,慷慨回答:“安禄山率凶徒十万进犯中原,太平日久,人不知战。但势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大明劫》片中,孙传庭起初豪壮的说过“破贼,五千精兵足矣”,两个人倒挺像,呵呵)

李隆基“闻言壮之”。也难怪,多长时间了,官军节节失败,叛军锋芒如日中天,这个节骨眼,听到这些是太提气了。玄宗遂任命封长清为范阳节度使,命他前往洛阳募兵,抵抗叛军。

封长清到了洛阳,随着接触实际情况,就发现自己错了。心情也沉重了。因为他久居西域边陲,并不了解内地的实际情况。实际情况是他自己大吃一惊。内地的军队,由于承平日久,长期不打仗,战斗力与久经战事的边陲军队相比,简直是“不堪用”!此前只是知道“太平日久,人不知战”,没想到“人不知战”的程度,岂止是单单没有作战经验的问题,已经达到了“不堪一用”。内地的军队,怎么萎靡成这样了?——这个,倒是不能怪封长清在皇帝面前“吹牛”。封大将军还真不是爱吹牛的人。他是高仙芝一手提拔的安西都护名将,文武双全,久经战阵;在安西统帅的军队,也不是渣。只是实在是没想到,内地的兵将,战斗力都颓废成这样了。不经过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啊!可是现在说别的,又有何用呢?

封长清心痛之余,却并未退缩,仍然积极募兵。“旬日得兵六万,皆佣保市井之流”——募来的兵,有大量老弱残兵;有的连箭都不会射,有的连马都骑不了,上街维持维持秩序,管管“市井”还行。这哪赶得上安西的那支久经沙场的精兵!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封长清依然以一个职业军人的敬业精神,组织这支新兵部队开始训练。

可是光有敬业精神不行,关键是此时已经来不及了!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叛军渡黄河,攻陷陈留!之后马不停蹄,兵锋直抵葵园!此时封长清募集来的军队,才训练了没几天。一支新兵部队,要想练到有哪怕有基本作战能力的程度,短短几天简直是九牛一毛。

这样危急的形势下,封长清表现出了一位职业将领的坚强勇敢,他面对兵锋正锐的叛军,毫不退缩,亲率一支战斗力相对强的骁骑与叛军前锋接战,并英勇的发动反冲锋,杀敌百人。叛军主力蜂拥而至,封长清见自己兵少,退守东门。此时,募集的新军战斗力低下的问题就一下暴露出来了。叛军以铁骑冲突,封长清的新军连门都没守住,溃不成军。然封长清不愧是大唐铁血军人,继续率军在都亭驿与敌血战;再次不敌。连番血战后,封长清已是寡不敌众,无奈退往陕郡。此时,高仙芝率领五万军队,正在陕郡驻守。遗憾的是,此时高仙芝手下的这五万兵马,跟封长清在洛阳招募的军队一样,是刚从长安招募的新兵,战斗力同样低下;跟当年远征阿富汗,在恒逻斯战役与 *** 大军血战的那支部队没法比。那场大战,虽说是唐军大败;但那支唐军部队毕竟称得上是精兵。

所以,身经百战的高仙芝也冷静的认识到,靠这样的军队去打仗,是送羊白白入虎口,这样的无谓牺牲必须避免。两员帝国大将最终决定,坚壁清野,向潼关战略撤退。撤退途中,部队遭受叛军截击,损失人马甚众;但高仙芝、封长清终于成功将部队主力撤到了潼关。潼关,与黄河渡口和崤山天险结合,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天险,地势险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是关中秦地的门户。叛军围歼高仙芝主力,进而闪击潼关的企图落空,叛军大将崔乾佑只能望关兴叹。两员帝国大将这一正确的战略撤退,不仅避免了无谓的牺牲,更为大唐赢得了关键的喘息机会。这个可不能小瞧;从这一刻起,对大唐军事态势有利的局面其实已经无形中迈出了第一步。

为何说这是有意义的第一步?往下说就明白了。因为之后,唐帝国的平叛战争,赢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或者说是唐帝国能最终打败安禄山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拐点!这个机会如果把握好了(其实唐朝 *** 军也曾经一度抓住了这个良机),我看安史之乱就不会祸乱大唐长达八年了;有可能两三年就结束。而如果短短几年就平叛成功,大唐帝国后来也不可能出现那么多的蝴蝶效应!

言归正传。此时的态势,是叛军南线闪击潼关,直捣关中的企图化为泡影。但北线,安禄山也没闲着。他派出大将高秀岩,率铁骑进攻关中北部的朔方。朔方一旦得手,北线的叛军就可以南渡黄河,从草原向南,威胁长安;这也正是历代草原民族进取中原的路线。想的计划倒是挺好,然而北线叛军这回却到底碰上了一个狠茬;这个狠茬就是唐帝国名将,朔方节度使郭子仪。郭子仪统帅的部队,与高仙芝封长清招来的新兵不一样,是久习边事的大唐边镇部队。所以高秀岩叛军和郭子仪的军队一交手,终于知道了什么叫不惯病,高秀岩叛军一战就被打得溃不成军。郭子仪这还没完,果断乘胜咬着叛军又一顿狂扁,攻克山西的静边军城。这个地方被唐军占领,叛军太难受了;叛将薛忠义统兵疯狂反攻,结果又被郭子仪一顿暴揍,七千胡骑被唐军歼灭。不可一世的安禄山叛军,这次终于领教了唐帝国军队的厉害!

之后,郭子仪大军马不停蹄,根本不容北线叛军喘息,接连攻克云中(大同)、马邑、雁门关。此时的战略态势,已经对唐帝国变得有利了。唐军在北线的反攻,导致安禄山起家的老根据地一带几个战略要地丧失。唐军南可南下河东;东可出兵河北;安禄山再不能像以往那样,毫无后顾之忧的南侵;唐军在叛军背后,安禄山犹如芒刺在背,这哪里是刺啊,简直就是钉进安禄山后背的大钉子。安禄山是接招也得接招,不接招也得接招。南线的叛军,必须被迫分兵往回抽。这颗可怕的大钉子要是再不管,北线唐军会继续行动,直至将叛军的南线北线断开;断开了南北两线就各自都成了孤棋,那这个棋局可真就马上要翻盘!

这个最关键的节骨眼,唐帝国自己内部竟然出事了。一步臭棋,臭不可闻,帮了安禄山的大忙。起初高仙芝封长清出兵,由荣王(皇子)李琬为元帅,宦官边令诚为监军。李皇子到任不长时间,竟暴病身亡。他这一死,边令诚就更得瑟上了。明明用兵打仗他是外行,可他仗着是监军,经常乱干涉军务。这还不算,边令诚还总求高仙芝办事,高仙芝都没答应。你平时也就算了,现在这个战局,你一个军事外行过来瞎搅合,那不是让军队遭殃吗?再说潜规则那一套,以前就没少送你财物,现在这么严峻的情况你还没完没了,我高仙芝又不是提款机,哪能没完没了的答应你,将士们和战马都要吃饭,都要用钱,现在发放给将士们的物资都不足,你让我上他们手里抢?所以边令诚的欲望,并未得到满足。这个小人心如毒蝎,回朝恶毒的向玄宗奏了一本:封长清在皇上面前说大话吹牛,而到了前线又畏敌如虎,总是夸大叛贼的实力而动摇军心;高仙芝又无故抛弃了陕郡几百里国土,还偷盗、克扣朝廷下发的军粮与赏赐。而东都洛阳却被叛贼荼毒。这两个人是欺上瞒下。此外,边令诚又详尽的报告了高仙芝、封长清战败的情况(免不了添油加醋),而对二将的顽强血战、二将带兵的辛劳、新兵战斗力低下等问题,故意隐瞒不报。李隆基听后大怒,做出了愚蠢的决定:把这两个 *** 给我杀了!这是脑袋叫门给挤了之后下的旨意。这股“果断”劲,早用到安禄山头上,哪会有今天呢?这么乱杀胡杀,唐玄宗也不想想,以后谁愿意给你打仗!或者就算为你打仗,谁又不多留个心眼?(这点跟明朝崇祯有一比)

高仙芝,封长清,两员帝国优秀将领,就这样冤死于边令诚奸佞之手、李隆基之愚蠢。封长清临死前悲壮的留下了《封长清谢死表闻》,内容慷慨激昂且悲壮,“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位尸谏之臣,死做圣朝之鬼。若使殆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封长清慷慨赴刑后,高仙芝也巡营回来,刚闻听封长清被斩首,又惊又怒。边令诚惧怕高仙芝反抗,急招陌刀手百人跟随,说:“大夫亦有诏命。”高仙芝立刻明白,自己同样是难逃一劫了。之后边令诚宣读敕书。高仙芝听罢说:“我遇敌不能战而退兵,的确有罪;今上顶天,下踩地,道我克扣士兵钱粮与赏赐,乃冤枉我也!”此时已经聚集了大批唐军将士来围观。高仙芝扭头大声说:“我于京师招募尔等出来作战,诸位虽得到一些兵饷物资,然远远不足。正欲与诸位儿郎一道冲杀破贼,取高官厚赏;不料贼众突来,方撤兵至此,本已乃为国家固守潼关。若我果真克扣了你们的钱粮,你们就说有;若我未曾克扣钱粮,请你们说无!”士兵们齐声大喊:“无!”并大呼高仙芝冤枉,声震天地。边令诚恐事情有变,急命行刑。

两位将军就这么窝窝囊囊死了。

两员能打仗的大将,唐廷自己帮助安禄山给除掉了。其他节度使,要么远在南方,要么无法及时来到关中,朝中武将,一时无人可用。唐廷紧急起用在家养病的哥舒翰,命其讨伐安禄山。哥舒翰称病推辞,玄宗不准。唐玄宗还号令全国四面出击,收复洛阳。于是哥舒翰率高仙芝旧部和其他各路军队,号称20万,镇守潼关。此际,北线叛军高秀岩,进攻郭子仪,又被击败。

哥舒翰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同样坚持高仙芝封长清那一套,就是不出关去野战,叛军迁延日久,活活被拖在潼关之下,想打哥舒翰又不跟他打,白白消耗粮草与军事物资。

756年,天宝十五年5月,唐朝名将郭子仪(朔方节度使)、李光弼(河东节度使)在河北嘉山,联手大破史思明叛军。史思明部队被歼4万余人,一千余人被俘;史思明本人落马,靴子也掉了,光着脚丫子拼命逃走,夜间拄着一杆半截枪杆狼狈不堪的回到军营;之后又逃往博陵;李光弼又率军围攻博陵。唐军声威大振。河北十余郡纷纷杀死叛军的守将,向唐军投降。忠于唐室的大批地方官,也纷纷策反。这可是安禄山的老巢啊。沦陷地区的百姓,苦于安禄山暴政久矣,也相继起来反抗。洛阳至范阳的道路也被唐军切断;叛军往来都是轻骑悄悄经过,还经常被截杀俘虏。这样的军事态势和战略局面,对唐帝国来说,是形势大好。安禄山叛军不得民心,照此发展下去真可谓会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而人民战争在孙子兵法和 *** 军事思想看来,是敌人最怕的战争。唐廷如果照这个局面正确的一步一步走下去,安史之乱的历史可就真要改写了,那这场平叛战争的进程,真的要大大缩短;而战争时间缩短了,空间缩小了,唐帝国社会所遭受的战争创伤,也势必会大大减小(京师关中地区不会遭受战火荼毒;国际第一大都市长安,更不会成为废墟);也更不会死更多的人了。

——所以,此时对唐帝国来说,说最终胜利就在前方不算过分。安禄山面对这个局面,也确实是大为惊恐,连这样的话都骂出来了:你们这么多年教我反叛,还说万无一失。今天哥舒翰守潼关,我们几个月都攻不下来,北方道路又被切断;敌军自四方会合而来,我占有的不过汴、邓几个州,万全之机在哪里!?你们从今往后,不要再来见我!心中烦乱惊惧,可见一斑。

可惜,可叹,可悲!这个大好形势的节骨眼,唐帝国内部又出事了!

哥舒翰本来多次拒绝朝廷让其出关作战的命令。这是正确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军队的质量,也知道出潼关还不到时候;所以他对朝廷的要求与愿望,对杨国忠的不切实际的瞎支招和命令,也一直是挺着不办。杨国忠也对其猜忌不满剧增。杨的心腹跟他说过,“哥舒翰如今手握朝廷重兵,若是举旗向西,危险的是你!”杨国忠听罢深以为是,于是借口建立后继部队,让玄宗同意招募万人驻扎在哥舒翰后方,名为防叛军,实则防备哥舒翰。命亲信杜乾运统领新军。哥舒翰知道杨国忠的奸诈阴险,深恐被杨国忠谋算,就上奏请求将此新军划归自己管辖。六月,哥舒翰干脆借到潼关议事的机会,借用罪名杀掉杜乾运。杨国忠闻之,深为惊怒,所以更屡进谗言,说哥舒翰与潼关守军的坏话,更有“要警惕哥舒翰这样的胡人将领成为安禄山第二”这样的谗言。这干的是跟边令诚一样的损事了。哥舒翰部下军中将领,也怨恨杨国忠构陷军队,飞扬跋扈。部将王思礼更是劝哥舒翰,上表玄宗,杀掉杨国忠。不行的话,干脆率一部军马将杨国忠劫持出京师,为朝廷除掉这个祸害。哥舒翰起初不答,后来说过:“如此,是我哥舒翰谋反了,而不是安禄山反叛。”——朝中的内斗,多么可怕,由此可见一斑。更可怕的,杨国忠安插在军中的亲信将此事密报给杨国忠。杨国忠头发根都立起来了!到了这个份上,那就一不做二不休啦!

奸佞杨国忠出于一己私利,不顾江山社稷安危,借玄宗之命,强令哥舒翰领兵出潼关,收复洛阳。皇命难违,军法无情!这次,哥舒翰实在是拒绝不了了。出兵前,他仍然不想放弃最后的机会,坚持上奏,说叛军是故意显示疲弱引诱我军出关,安禄山久习军事,岂能无备!叛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我军据险,利在坚守。况且叛军暴虐,无有民心,今内部将要发生变乱,届时定可不战而胜之;首要者是能够成功,何必不切实际的贪图快!

此时,郭子仪、李光弼也向朝廷上奏,请求引兵北取范阳,直捣叛贼巢穴,将叛贼党羽的家人俘虏作为人质,招降叛军。如此,叛军必将军心动摇继而彻底崩溃。还特意强调,潼关守军目前应继续坚守,拖住南线叛军并使叛军疲困,千万,千万不要草率出关,而坏整体战略!——这个战略计划,如果付诸实施,可以说能要安禄山的老命!

可是杨国忠又屡进谗言,说叛军疲困无备,哥舒翰有意逗留不进,战机会白白扔掉!唐玄宗深以为是,连派中使严令哥舒翰出关。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的正确建议,李隆基不听!

哥舒翰眼见正确战略和意见化为泡影,捶胸大哭!近20万大军,最终被逼出关!

出关的结果,哪怕是打成两败俱伤的消耗战也行。可惜不是。是最糟糕最吐血的结局。灵宝一战,叛将崔乾佑善于用兵,成功伏击出关的唐军。可怜哥舒翰大军18万人,几乎全军覆没;逃回潼关的,仅剩8000余人!8000如惊弓之鸟,缺乏军事统帅的部队,哪里能敌得过崔乾佑的精锐叛军?(哥舒翰被俘了,大批统兵官战死)潼关终于可怕的失守!

至此,棋局逆转。安禄山可怕的翻盘了。唐帝国之前的大好形势,瞬间化为乌有。唐朝廷出的这一手昏招,导致关中军队主力被歼灭,京师兵力已经空虚。自此关中已无军事力量来抵挡叛军锋芒。唐玄宗被迫向四川出逃。关中地区,天府雄国,繁华长安,开始惨遭战火荼毒。自此开始,之后的历代王朝国都,再不是那个恢弘大气繁花似锦的长安。

之后的平叛历史就不多叙述了。无情的战乱,本该早些结束的;自此更加肆虐唐帝国国土,战祸波及的地区,也越来越广。蝴蝶效应纷至沓来。战争活活拖了八年才结束。唐帝国在西域的统治和开拓,变成了弱势直至逐步丧失。地方藩镇势力纷纷抬头。宦官开始进入政治舞台,把持朝政。自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内部就没好过。总之安史之乱,将曾经强盛的大唐给打废了。

孙子云,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兵无选锋而曰北(军队无精兵就要打败仗);存人失地,地可复得,存地失人,地人皆失;《战争论》所述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等等,这些经典格言与军事思想,在以上说的内容中,从正面、反面,无不得到了印证。

总之,唐帝国本来是有条件有能力在平叛战争相对短、战火波及面相对小的局面下,最终打败安禄山的,以上说的那个态势,唐朝如果能脚踏实地的往正道上走,叛军早就崩溃了,哪用得着打上八年。安禄山叛军固然强悍,但叛军属非正义,没有民心支撑,而唐帝国毕竟是立国一百多年的帝国,还以尚武崇文著称,并非没有出色的军事统帅和军队。像郭子仪李光弼,就经常打得叛军满地找牙。可惜,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战争,唐朝白白葬送了短期内平叛成功的大好机会,唐朝与其说是输在军事上,不如说是毁在政治上。奸佞横行,军中良将遭构陷冤杀,关键时刻军队遭错误指挥;唐朝廷自己,包括李隆基,真是太善于为敌人安禄山帮忙;反过来,安禄山却根本不给李隆基和唐朝帮忙。

个人觉得比较有知名度的作品就不在多做推荐啦!当然有朋友觉得未必那么知名的话也可以说,都没有问题,其实很多作品有的知名度在喜欢武侠的朋友心里,所以我不想多提,比如知名的金庸各版改编剧,而最近七八年的很多也算比较知名的或者名气不算太小的这里也就不提啦

(以下武侠剧很多在yk aqy等能找到)

1浪迹天涯 非常不错的一部武侠剧,意境不错,人物智商在线,男主和敌人斗智斗勇

2刀歌(有三部) 《短刀行》。《回旋刀》、《多情刀》 有着不错的江湖感,故事相对紧凑

3边城浪子(吴岱融版) 最喜欢的古龙小说改编剧之一,在还原上比较尊重古龙的风格,各个角色的塑造也比较有血有肉

4洪熙官(甄子丹版) 打斗比较酣畅淋漓

5太极宗师(吴京主演) 剧情不错,人物塑造的也相对丰满,武打设计也非常可观

6雪山飞狐(孟飞版) 个人最喜欢的雪山飞狐版本,尤其是实景拍摄的雪景真是太美啦

7九阴真经(姜大卫、张智霖主演,属于射雕英雄传同人作品) 算是一部射雕英雄传的同人作品,主角是陈玄风和梅超风,虽然是算同人作品但是故事节凑不错,武打精彩

8保镖(何家劲主演,有三部)翡翠娃娃 情人保镖 天之娇女 这个系列其实很不错,有着不错的江湖氛围,人物间的兄弟情和男女情爱刻画的也不错

9绝代双骄(梁朝伟版) 此版对剧情是有不少改动,不过仅以一部武侠剧来说还是不错的

10楚留香新传(张智尧主演) 比较还原古龙风的一部近七八年来不错的武侠剧

11三少爷的剑(何中华主演) 打斗精彩,演员诠释相对到位

12新楚留香传奇(任贤齐主演) 算是可以下饭的一部武侠剧

13霹雳菩萨(金超群主要) 剧情不错的武侠剧

14武当(焦恩俊主演) 此剧一共两部,在2000年到如今来说是一部还有点武侠氛围的剧,故事相对来说一般,武打还不错,人物塑造的也还可以,第二部我感觉没第一部好看

15飞刀问情(焦恩俊主演) 焦恩俊另一部小李飞刀,虽然剧情来说没太多提升,但是可以继续欣赏其英姿飒爽的李寻欢也不错啊

16南少林与三十六房(吴京主演) 中规中矩的一部武侠剧,可以下饭啦

17剑啸江湖(刘松仁主演) 武打精彩,剧情紧凑,人物塑造的不错,讲啦人性的复杂,剧本据说是借鉴的流星蝴蝶剑

18雪花神剑(姜大卫主演) 一部讲人性的武侠剧,剧里众多大侠其实不完美

19大唐双龙传(林峰主演) 其实在剧情上已经很多地方与黄易的原著不同啦,但是人物设定的还算丰满,配角相比于主角虽然出场有限也都很有看点,比如宇文化及、石之轩、阴后

20覆雨翻云(黄宗泽主演) 也是对黄易小说的改编剧,虽然改编的不少但是故事整体来说还是能做到逻辑自洽的

21侠骨丹心(陈龙主演) 根据梁羽生的小说作品改编而来的,故事不错,比较有武侠氛围,尤其是各路配角发挥的非常不错,男女主诠释的也可以

22圆月弯刀(古天乐主演) 非常不错的一部古龙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不过有些地方还是缺少古龙风格,不过从武侠剧来说算是十分带感的

23大刺客(郑则仕 古天乐等主演) 故事属于单元剧,主要讲啦一些中华文化里比较知名的一些刺客(杀手)的故事

24马永贞(何家劲版,分上下两部) 非常带感的一部民国武侠剧

25云海玉弓缘(林峰主演) 改编自梁羽生的小说作品,对原著的改编其实不少,不过故事还算紧凑,人物也算是立体,我尤其喜欢剧里陈国邦演的江南,非常讨喜

26南帝北丐(射雕英雄传同人作品吧,不过还凑合,郑伊健主演) 算是射雕的同人作品,虽然从故事性上感觉不如九阴真经,但是对两个主人公的刻画还算可以的,并且也有着不错的武侠氛围,可以当成一个下饭剧看

27白发魔女(蒋勤勤主演) 蒋勤勤的白发美女的确还挺带感的

28白发魔女传(蔡少芬主演,个人比较喜欢TVB这个版的风格) 这也是一部白发魔女,而且加入啦不少朝廷上的斗争,算中规中矩吧,不过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版练霓裳

29武林幸运星(温兆伦主演) 一部武侠喜剧,看时不会太累

30箭侠恩仇(林文龙主演) 整体来说风格比较杂,其实这样的武侠剧一般是把一些梗凑起来的,但是当时tvb的水平的确不错,我个人感觉看起来还是故事比较紧凑的武侠剧

31 怒剑啸狂沙(关礼杰主演) 女主周海媚很漂亮,男主关礼杰很潇洒

32乌金血剑(刘锡明主演) 剧情有点记不大清楚啦,不过凭着隐约的映像感觉来说还是推荐没看过的豆友看一看

33中华英雄(何家劲主演) 其实在剧情上比**版的中华英雄丰富,武侠感不错,其实是带有一丝玄幻风格的武侠剧

34中华大丈夫(赵文卓主演) 武打设计还可以,关键是欣赏里面的对战,还是比较燃的

35倚天屠龙记(梁朝伟版)剧情和演员的诠释来说其实是很不错的一版倚天屠龙记,可能因为是80年代左右的作品,感觉看过的人有限,此剧武打还是那时一贯的一招一式的比拼,现在来看虽然特效不行,但是整体来说武侠古风比较浓

36 游剑江湖 (郭羡妮与陈龙主演) 2000年后的一部精彩武侠剧,武打设计上比现在隔空放招强的太多

37新少林寺(吴京与樊少皇主演) 跟李连杰**版少林寺剧情差不多,因为是电视剧嘛,对剧情有扩充,钱小豪演的反派我感觉比当年的吴京和樊少皇有看头,O(∩_∩)O哈哈~

38侠客行(梁朝伟主演) 此版侠客行个人感觉不输吴建版的

39小李飞刀(关礼杰主演,tvb版可能没有焦恩俊演的知名,但是个人觉得还是挺好看的) 没有焦恩俊版的小李飞刀知名,不过看起来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40十三秘杀令(钱小豪主演) 故事比较精彩,钱小豪演的武侠剧我发现都还不错,尤其是演这样有种悲凉感的角色

41独臂刀客(钱小豪主演) 非常不错的一部武侠剧,可惜知名度有限

42少林问道(周一围主演) 不算是纯武侠剧,故事讲的不错,一些人物和剧情值得玩味

43武当张三丰(关礼杰主演) 跟张卫健的张三丰比起来知名度真是不高,以武侠剧来说也不算非常优秀的作品,实话说我个人觉得在剧荒时还是可以一看的

44 千秋英烈传 (钱小豪等一众明星主演)属于单元剧形式,几个故事都还不错

45中神通王重阳(同人武侠剧,郑伊健主演) 算是射雕的同人剧,男女主是王重阳和林朝英,不过其实剧里涉及到的射雕相关其实不多

46 英雄贵姓 (樊少皇和古巨基主演)偏武侠喜剧,喜欢轻松剧集的不要错过

47少年英雄方世玉(张卫健主演)

48金蛇郎君(郑伊健主演,其实不算碧血剑的同人作品,可以当新故事看)

49 血玺金刀(郑伊健主演) 这部武侠剧其实历史描述的比较一般,故事其实也一般,但是放到今天来说还是可以一看的

50寻龙剑侠赖布衣(谭耀文主演) 有着一些神话色彩的武侠剧

51中原镖局(杨丽菁、狄龙主演) 比较有年代的一部武侠剧啦

52游龙惊凤(邢岷山、金超群主演)

53乞丐皇帝传奇(何家劲主演)

54楚留香之蝙蝠传奇(苗侨伟与翁美玲主演)

55盖世豪侠(周星驰与吴孟达主演)

56四大名捕斗将军(聂远主演)四大名捕改编剧里比较不错的,武打设计也比现在的新武侠剧好看很多

57中华大丈夫(赵文卓主演)

58英雄(黄海冰主演)

59陆小凤之凤舞九天(万梓良主演)

60新楚留香(任贤齐版)其实以前看时我感觉一般, 不过当出现武侠剧的剧荒后在回头重温后发现还是不能错过的

61少年四大名捕(林峰主演)tvb的武侠剧,剧情来说凑合,不过从武打设计到江湖氛围的诠释来说还是不错的

62武林幸运星(温兆伦主演)一部不错的武侠喜剧,看这种剧可以恰饭

63 天蚕变之再与天比高 (尹天照主演)

64 江湖奇侠传 (郑少秋主演)

65 南龙北凤(黄日华主演)

66 箭侠情仇(林文龙主演)

67强剑(郑嘉颖主演)

68侠女游龙(罗嘉良主演)

69大醉侠(赵文卓主演)

70醉拳(张家辉主演)

71南少林(吴京主演)

72风之刀(郭富城主演)

73无忧公主(李倩 何家劲主演)

74 血荐轩辕 (郑少秋 林峰主演,经过评论区豆友提醒加上)

75惊艳一枪(马德钟 陈锦鸿主演)

76侠客行(梁朝伟版)

77醉侠张三(吴樾主演)

78飞刀又见飞刀(张智霖 林心如主演 经过评论区豆友提醒加上)

79流星蝴蝶剑(陈楚河 刘德凯主演 经过评论区豆友提醒加上)

80武尊少林(温兆伦 梁小冰主演 经过评论区豆友提醒加上)

81霍东阁(钱小豪主演 经过评论区豆友提醒加上)

82南拳北腿(樊少皇 李赛凤主演)

83黄飞鸿(赵文卓 邵美琪主演的电视剧)

关于“唐帝国安史之乱本不该持续八年:都是内乱惹的祸”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半阳的头像
    半阳 2025年08月30日

    我是爱司号的签约作者“半阳”

  • 半阳
    半阳 2025年08月3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唐帝国安史之乱本不该持续八年:都是内乱惹的祸”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唐帝国安史之乱本不该持续八年:都是内乱惹的祸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

  • 半阳
    用户083008 2025年08月30日

    文章不错《唐帝国安史之乱本不该持续八年:都是内乱惹的祸》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爱司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