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选 阁夜》(杜甫)诗篇全文翻译

网上有关“《杜甫诗选 阁夜》(杜甫)诗篇全文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杜甫诗选 阁夜》(杜甫)诗篇全文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杜甫诗选 阁夜 杜甫 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 杜甫诗选 阁夜

原文 岁暮阴阳催短景1,天涯霜雪霁寒宵2。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3。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4。 卧龙跃马终黄土5,人事音书漫寂寥6。

注释 1阴阳:指日月。冬天日短,因此说「短景」。 2天涯:这里指偏远的夔州,点明自己的所在不是故乡。霁:指雨过天晴,这里用来形容雪光的洁白明朗。 3五更鼓角:指天还没有亮时,当地驻军已经开始活动起来。鼓、角:都是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4夷歌:彝人之歌。起渔樵:即起于渔樵。这两句话是说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有好几个地方,渔人、樵夫们唱起了民歌。 5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终黄土:指终归要死去。两个人在夔州都有祠庙,因此诗人联想到了他们。 6人事音书:一是指「朝廷记忆疏」,即人事方面的寂寥;一是指「亲朋无一字」,即音书方面的寂寥。

译文 冬季里,昼短夜长,寒气逼人,夔州大雪方歇。五更时分,鼓角声声悲壮,雨后玉宇无尘,倒映在三峡中的星影摇曳不定。战争的消息传来,马上引起千家痛哭,哭声响彻四野。许多地方的渔人、樵夫唱起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歌谣。诸葛亮和公孙述这些在历史上曾煊赫一时的人物,而今恐怕已经化为黄土了吧!我们这些人又何必为自己的得失而挂怀呢?至于人事变迁和音书断绝,就任其如此吧!

赏析 此诗抒发了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等情感。 当时,诗人在荒凉偏僻的山城夔州一带漂泊,面对峡江壮美的夜景,听着远处传来的悲壮的鼓角声,他不禁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诗人联想到了国家动乱的局势;由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遇,诗人联想到了自己的境遇。现实是令人忧心悲伤的,既然无力改变,那就只能在内心宽慰自己了。全诗笼罩着一种悲凉哀伤的气氛,却也渗透著诗人的豪情和超然。 前四句描绘了阁夜景象,后四句则集中写阁夜情事。诗人围绕「阁夜」,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抒写了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冬夜霜雪写到五更鼓角,从夜空星河写到三峡洪波,从战争消息写到当地民谣,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事,大有上天入地、俯仰古今之慨。全诗基调悲凉,意境雄阔,实为大师手笔。

《杜甫诗选 悲陈陶》(杜甫)全文翻译鉴赏

杜甫诗选 登楼 杜甫 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 杜甫诗选 登楼

原文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1此登临。 锦江2春色来天地,玉垒3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4,西山寇盗5莫相侵。 可怜后主6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释 1万方多难:指各地战乱不断。 2锦江:即濯锦江,岷江支流,流经成都西南。杜甫的草堂便临近锦江。 3玉垒:山名,在成都西北的汶川与茂县交界处。 4北极:即北极星,代指唐朝。终不改:始终没有变换,这里通过北极星位置不动来比喻唐朝社稷的稳定。 5西山寇盗:此指吐蕃人。 6后主:指蜀后主刘禅。

译文 当此国家战乱不断之际,四处漂泊的我愁思满腹,登上此楼,放眼望去,虽处处繁花似锦,但看后却叫人更加黯然心伤。凭楼远眺,锦江流水裹着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犹如古今世事的变幻莫测。大唐朝廷始终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稳定不变,我奉劝吐蕃贼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可叹那亡国昏君刘禅竟也有专门的祠庙!已近黄昏了,我也学习孔明,姑且作一首《梁父吟》吧。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怀才不遇、无法为国效力的悲伤心情。 首联先写诗人看见繁花感到伤心,接着说出原因——「万方多难」,用因果倒装的结构,营造出突兀的气势。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点题之笔。第二联两句写的是诗人登楼之后所看到的景色。写景之中又有抒情,塑造了一个辽阔、宏大的情境。第三联是诗人对现实时局的叙述,及登临之后产生的联想。这里着重叙述吐蕃侵扰之事。前句中的「朝廷终不改」是说大唐帝国还会延续很久,这是针对长安陷落后又很快收复一事来说的。尾联借古讽今,前句诗人借古迹来抒发对刘禅任用小人以致亡国的感叹,实际上是嘲讽唐代宗宠信宦官造成万方多难寇盗相侵的局面。最后一句是诗人在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感伤,语言婉转,讽刺深切。

《杜甫诗选 画鹰》(杜甫)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杜甫诗选 悲陈陶 杜甫 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 杜甫诗选 悲陈陶

原文 孟冬十郡良家子1,血作陈陶泽中水2!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3!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4。 都人回面向北啼5,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释 1孟冬:指十月,这是战争发生的时间。十郡:泛指陕西地区,这是言明义军所在的籍贯。良家子:清白人家的孩子。 2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战死的人很多,并且死得很惨。 3这两句是悲官军的惨败。无战声,没有交战的声音。 4这两句是愤慨安史叛军的骄横凶残。群胡:指安禄山的部队。血洗箭:指箭和其他兵器上都沾满了人的鲜血,如同用血洗过一样。饮都市:指在大街上饮酒为乐,甚为放肆。这里是指安禄山的军队不但杀了长安城中的大量百姓,还放肆骄横地在大街上饮酒为乐,毫无忌惮。 5都人:指京都也就是长安城中的人民。向北啼:此时唐肃宗居于灵武,灵武位于长安北,所以说「向北啼」。

译文 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 蓝天下的旷野现在变得死寂无声,四万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著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 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赏析 这一篇和上一篇《悲青阪》都写于至德元年(756)冬,杜甫沦陷于长安时期。诗中记录了房琯在和安史之乱的叛军作战时的一次惨败。诗人对此次惨败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哀婉,以及对叛军骄横凶残的愤懑,充分体现了杜甫高度的爱国精神。关于诗中记载的这件事,《唐书·房琯传》中有记载。陈陶,即陈陶斜,又名为陈陶泽,位于咸阳县东。因为是兵败于陈陶,故以《悲陈陶》为题,全诗只用记叙手法,而愤怒悲伤之情却昭然可见。

杜甫诗选 画鹰 杜甫 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 杜甫诗选 画鹰

原文 素练风霜起1,苍鹰画作殊2。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3。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4。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5!

注释 1素练:画鹰时所使用的白绢。风霜起,写出一种肃杀之气,用来形容画鹰之凶猛,犹挟风霜之肃杀,写出了画鹰的威猛可畏。 2殊:奇异、特殊,指画得十分出色。 3?身:竦身,形容若有所思的样子。愁胡,一指发愁发怒的猿猴;一指胡人,因为胡人为碧眼,故以此为喻。 4绦: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指转轴,这里是说用绦绑住鹰足系于镟上。轩楹:画 鹰所处的位置。势可呼:是指可以呼唤此画鹰一同去打猎,形容画鹰之形态逼真,呼之欲出。 5何当:何时。凡鸟:平凡的鸟。平芜:荒野。

译文 白绢上像有肃杀的风霜,苍鹰画得神气特殊。身体耸立想攫取狡兔,侧目好似猢狲环顾。丝绦和铜环闪闪发光,看上去仿佛可以解除。对着明净的窗柱,仿佛可以呼唤它去打猎。何时让这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

赏析 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开元末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句句是鹰,句句是画」。大约和《房兵曹胡马》作于同一时期。诗中赞美了画家画技的高超,歌颂了苍鹰的威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奋发进取的精神和疾恶如仇的性格。本诗题画而不仅仅限于画,律句中具有古风意味,开创了一个题画诗的新时代。

关于“《杜甫诗选 阁夜》(杜甫)诗篇全文翻译”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3)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灵枫的头像
    灵枫 2025年08月17日

    我是爱司号的签约作者“灵枫”

  • 灵枫
    灵枫 2025年08月1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杜甫诗选 阁夜》(杜甫)诗篇全文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杜甫诗选 阁夜》(杜甫)诗篇全文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 灵枫
    用户081708 2025年08月17日

    文章不错《《杜甫诗选 阁夜》(杜甫)诗篇全文翻译》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爱司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