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三国所有人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国所有人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东汉末期河内温孝敬里(今河南温县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曹操称魏王,立曹丕为太子,司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
经常与曹丕谈论大事,研究谋略,深为曹丕信服。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时把辅佐曹睿之重任交给了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曹睿即位,是为明帝,他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227年2月,驻守新城(今湖北房县)的将领孟达有叛魏归蜀之意。孟达本为蜀将,是叛变之后归附魏国的。司马懿当机立断,魏军进城杀孟达,俘叛军万余,新城仍为魏占有。231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马懿与诸葛亮祁山斗智,成功抵制了诸葛亮的进攻。
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岁的曹芳即位。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挟小皇帝外出拜谒高平陵,暂离京城。司马懿当机立断,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一派。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马懿病死,但由于他攻于心计,老谋深算,司马氏的势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对朝政并无震动。其子孙仍把握曹氏朝政。
2、孙权
孙权,字仲谋,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成为一方诸侯。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孙权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
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汉军。252年病逝。
作者罗贯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事例,给读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独特、胆识过人、治国有法、治军有方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3、张飞
张飞(约166-221)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
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197年在曹操进攻吕布,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
公元200年刘备衣带召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下邳太守车胄,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
4、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5、夏侯渊
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
初期随曹操征伐,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又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率军征伐关中与凉州,斩梁兴、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屠各等外族势力,虎步关右。张鲁降曹操后,夏侯渊留守汉中,与刘备相拒逾年,在定军山被刘备部将黄忠所袭,战死,谥曰愍侯。
朱彝的世表
公元263年8月,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遣钟会、邓艾、诸葛绪兵分三路伐蜀。时蜀汉危亡之际,大将军姜维率军镇守剑阁,凭借山川之利将魏国主力大军钟会所部阻挡于剑阁之外,然不料魏将邓艾兵行险招,竟由景谷道偷渡阴平,直逼成都,蜀国朝野闻之震惊。时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主动请缨率成都守军于绵竹阻击邓艾大军,然终兵败被杀。公元263年11月,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城下,后主刘禅见状终开城投降,至此蜀国宣告灭亡。
蜀国灭亡的这个过程可谓相当之迅速,从司马昭8月发动灭蜀之战,到11月刘禅开城投降,期间只不过短短3个月的时间,想刘氏在蜀地也经营了数十年,怎就如此不堪一击呢?或许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一个问题,那便是在抵御魏国入侵的蜀国军事力量中貌似少了一部分,少了那一部分呢?没错,那便是蜀国在南中地区的军事力量。提到南中地区,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南蛮王?孟获。《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描述得非常精彩,时诸葛亮以仁义感化孟获,尽收南中人心,孟获亦曾有言誓死效忠蜀汉,为何在蜀汉灭亡之际,南中之地竟未出一兵一卒支援成都呢?
南中人心,从未收服
这里先来说说孟获为何不来救援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问得缺乏常识,应该表述成?在蜀国灭亡之际,南中蛮族为何不来救援?才更为恰当。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到蜀汉灭亡的时候,孟获还在不在世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即使在世,那也是一个很年迈的老头了,还谈何救援呢!孟获是在诸葛亮公元225年南征,平定南中叛乱后才臣服的,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期间整整相隔了38年之久,估计当时孟获即使在人世,少说也得七八十岁了。有道是?年过七十古来稀?,像孟获这样一位蛮族首领若能活到七十高寿应该是会有记载的,但史书上却并未记载孟获的生卒年月,想必他并没有见证蜀汉的灭亡。
在演义中,孟获及其手下的南中蛮族确实是诚心臣服蜀汉了,但这毕竟是小说之言,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又如何呢?诸葛亮南征采用以?攻心为上,收服人心?的策略确实不假,然可惜的是他至始至终并未能收服南中人心。不过这个也不能怪诸葛亮不够高明,因为只有在绝对的实力情况下,才能真真正正收服人心,令四方臣服,而蜀汉并没有那个实力,因为它毕竟只是偏安一隅的一方小国。
昔日刘备平定汉中,自立为帝时,南中地区(南中四郡)还是很稳定的,这在于它有实力,毕竟当时的蜀汉盛极一时,连北方的曹操都被它击败了。然自刘备夷陵兵败后,南中人心就开始浮动了,在刘备死后,更是直接明目张胆的造反了。《三国志》记载:
先主薨,高定恣睢于越巂,雍闿跋扈于建宁,朱褒反叛于牂柯。?故由此有了后来的诸葛亮南征平叛。然而通过诸葛亮的一次武力镇压,南中人民就真的对蜀汉臣服了吗?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说南中人心从未收服呢?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便能清楚的看出:
第一:在南中设立?庲降都督?,这是刘备入蜀后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在南中地区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其目的就是要稳定南中的局势。
第二:迁移南中人民,当年诸葛亮南征平叛后,曾迁移了南中地区上万户人家到成都平原,并选拔他们作为精锐部队。诸葛亮北伐时有名的?无当飞军?便是来自于此。
第三:公元233年,南夷豪帅刘胄再次发动叛乱。时诸葛亮尚在,南中地区却依然有叛乱发生,可见南人并未有臣服之心。
第四:延熙三年(公元240年),南中汉嘉地区蛮族发生叛乱,时向宠率军前往平叛,最终不幸战死。
没有绝对的实力,何以降服他人!南中人心自始至终并未臣服蜀汉政权,蜀汉在灭亡之际,有谈何奢望南方蛮族来援助呢?没趁火打劫已是万幸了!
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最远打到了哪里相当于现在的哪?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永乐六年(1409年)就藩河南河南府
伊厉王朱?,朱元璋庶二十五子。洪武二十一年六月初六生,母葛丽妃。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封。永乐六年五月十一日就藩河南布政司河南府洛阳县。永乐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薨,在位二十四年,寿二十七。葬洛阳魏山。妃刘氏,左军都督刘贞之女。
伊简王朱颙炔,朱?庶一子。永乐二十二年袭封。天顺六年薨,在位四十年,寿五十。
伊安王朱勉塣 ,朱颙炔庶一子。正统八年封洛阳王。天顺八年薨。以子諟钒袭封,追封王,初谥曰悼 ,后改谥曰安。
伊悼王朱諟钒,朱勉塣嫡一子。成化二年袭封。成化十一年薨,在位十年,寿二十五。无子。
伊定王朱諟锊 ,朱勉塣嫡二子 。成化四年封郏城王,成化十三年进封。正德三年薨,在位三十三年,寿五十四。
伊庄王朱訏渊,朱諟锊嫡一子。正德六年袭封。嘉靖五年薨,在位十六年,寿四十九。无子。
伊敬王朱訏淳,朱諟锊庶二子。弘治八年封济源王,嘉靖六年进封。嘉靖二十一年薨,在位十六年,寿六十三。
伊哀王朱典楧,朱訏淳庶一子。嘉靖二十三年袭封。嘉靖四十三年,罪降庶人,发高墙,伊国除封,宗室由周府统理。隆武时复补谥。 正统八年(1443年)五月封。
洛阳安惠王朱勉塣 ,朱颙炔庶一子。正统八年五月封。天顺八年薨。两年后其子伊悼王朱諟钒就任伊国国王,追封朱勉堡为伊王,初谥曰伊悼王,后改谥曰伊安王。 成化四年(1468年)封。
光阳荣靖王朱勉坍,朱颙炔庶二子。成化四年封。正德七年薨。无子,除。 成化四年(1468年)封。
郏城王朱諟锊[1] ,朱勉塣嫡二子。成化四年封。十三年嗣伊封,郡爵例不袭。 成化四年(1468年)封。
方城怀僖王朱諟?,朱勉塣庶三子 。成化四年封。二十一年薨。
方城昭和王朱訏注,朱諟?嫡一子。弘治二年袭封。嘉靖三年薨。
方城怀顺王朱典榕,朱訏注嫡一子。正德二年封长子。嘉靖二年卒。以子褒熇袭封。追封谥怀顺王。
方城温僖王朱褒熇,朱典榕嫡一子,嘉靖九年袭封。三十六年薨。
方城恭惠王朱珂墦 ,朱褒熇庶一子。嘉靖四十年袭封。万历二十三年薨。
方城王朱采鋂,朱珂墦庶一子。万历二十四年封长子。二十六年袭封,薨。
方城王朱凤漱,朱采鋂嫡一子。万历四十四年封长子,同年袭封。 成化四年(1468年)封。
西鄂安僖王朱諟钦,朱勉塣庶四子 。成化四年封。十五年薨。
西鄂恭靖王朱訏漈,朱諟钦嫡一子。 弘治元年袭封。正德七年薨。无子,除。
附西鄂国宗理
西鄂府宗理朱訏潗,朱諟钦二子。初封镇国将军,嘉靖九年兼理宜川府事。薨。
以后不详
西鄂国续封
西鄂王朱凤?。不知何年袭封。国亡不知所终。 弘治八年(1495年)十一月封。
济源王朱訏淳,朱諟锊庶二子。弘治八年十一月封。嘉靖六年嗣伊封,郡爵例不袭。 嘉靖七年(1528年)封。别城永宁。
万安康懿王朱典櫍。朱訏淳庶二子。嘉靖七年封。以奉伊府祀。隆庆四年薨。
万安昭和王朱褒(火危),朱典櫍、嫡一子。万历二年袭封。二十六年薨。
万安恭宣王朱珂堆 ,朱褒(火危)嫡一子。万历二十一年封长子。二十九年袭封。以就府营福藩,别城永宁,寻薨。
万安王朱采?,朱珂堆嫡一子。不知何年袭封。崇祯九年二月以盗炽,请加筑永宁城。十四年,闯贼破城,遇害。
万安王朱畴(土孙)。不知何年袭封。崇祯十七年,清致北京。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封。
安乐王朱褒?,朱典楧庶五子。嘉靖二十九年封。三十二年革爵。四十三年卒。无子,除。
南中地区又称西南夷,其地包括蜀汉的越巂(今四川西昌)、永昌(今云南保山)、益州(今云南晋宁)、牂牁(贵州福泉)四郡,其地大约包括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一带。蜀汉时属益州管辖,因益州的统治中心在巴、蜀地区,南中地区在巴蜀南部,所以习惯上称其为?南中?。这片广袤的地区群山连绵,沟豁纵横,森林密布,地理不便,被汉人视为?烟瘴之地?,自古就是叟、青羌、獠、濮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55年),建宁(今云南曲靖)太守雍闿,勾结蛮王高定、孟获举兵造反,附近郡县纷纷响应或降附,叛军聚众围攻永昌郡(云南保山)。
彼时诸葛亮正在筹划第一次北伐曹魏,千头万绪,诸事繁杂 。
诸葛亮见南中不稳,后院起火,为了蜀国的安危,为了消除心腹之患,为了能心无旁骛地北伐中原,他决定亲自率大军南征,以平南中之乱。
据《三国志》记载,蜀汉南征大军约十万人(包括后勤人员在内),兵分三路,大举南下进军蛮方。经过艰苦行军,顽强作战,诸葛亮采用马谡提出的攻心战略,相继攻灭了率先叛乱的高定、雍闿,终于收复了失地。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剿抚并用,以抚为主,七擒七纵在南中很有威望的蛮王孟获,使他心服口服,保证今后永不反蜀。
具体经过大体是这样的: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备病死白帝城后,牂牁郡太守朱褒、益州郡的豪族大姓雍闿、越巂郡叟族豪酋高定纷纷举兵叛乱。后来,雍闿等人用阴计裹胁南中各族卷入了反蜀的叛乱 。叛军攻城略地,声势愈发浩大,气焰愈发嚣张。
因与东吴交战致败,蜀国的实力大受削弱,经过一年多的内部整饬,?闭关息民?,休养士卒,恢复经济后,诸葛亮一面派出使者,重新恢复了因刘备伐吴而破裂的吴蜀联盟,恰值这时魏王曹丕率大军讨伐东吴,魏吴鏖战,无暇西顾,蜀汉只要严饬将领扼守住永安、汉中等关隘,即可无东顾及北顾之忧。诸葛亮认为机不可失,立即上表后主刘禅,决计亲率大军南征。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南征平叛。
出师前,诸葛亮采纳部属马谡的建议,确定了以抚为主、武力威慑为辅的攻心战略。七月,诸葛亮由越巂(西昌)进入南中,派大将马忠率领东路军攻击牂牁,一举歼灭了朱褒的叛乱势力;派大将李恢率中路军出平夷(今贵州毕节)直扑益州(云南晋宁)。随后,诸葛亮亲率蜀军主力也进入益州。这时叛乱主谋雍闿已被叟族叛酋高定的部将击杀,叛军推蛮王孟获代雍闿为统帅,他收集雍闿的残部与蜀军对抗。孟获在南中各少数民族中甚有威望,所以诸葛亮根据自己战前的既定方针,决定生擒孟获,令他输得心服口服。
八月,蜀军凭武力优势,以及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在与孟获联军的交战中,一举击溃之,果然俘虏了孟获。
经过七擒七纵(七次生擒又七次释放),孟获终于心服口服,表示终身不再反叛蜀国。
诸葛亮平定南中时?七擒孟获?的事迹,《华阳国志?南中志》、《汉晋春秋》、《资治通鉴》等文献均有记载。《华阳国志》记载:?......凡七掳七赦,获等心服,夷汉亦是反善。亮复问获,获对曰:?明公天威也,边民长不为恶矣?!建兴三年(225年)秋,诸葛亮与李恢、马忠三路南征大军会师于滇池(今云南晋宁、昆明一带),胜利结束了南征平叛的战事。
诸葛亮抵达滇池后,封孟获等渠帅仍留在当地为官。孟获等人做了蜀汉有实权的官员,终其一生,果然再无反叛。
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不但一举解除了蜀汉的南顾之忧,稳定了后院,而且从南中地区征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充实了蜀汉的财力,从而可以专注于北伐中原,全力北进秦陇、关中了。
那么,诸葛亮南征最远打到了什么地方?按史料记载,蜀国南征大军中的中路军?由李恢率领的部队打得最远,他最先打到滇池,并?南至盘江?,按图索骥,蜀国中路军大约打到了今天云南省的晋宁、玉溪一带。
关于“三国所有人物”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爱司号的签约作者“孤蓝”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三国所有人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国所有人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司马懿司马懿,字仲达,...
文章不错《三国所有人物》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