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钞三百首(关于格律诗钞三百首的简介)

网上有关“格律诗钞三百首(关于格律诗钞三百首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格律诗钞三百首(关于格律诗钞三百首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李白的此首七言律诗并非成熟的七言律诗,所以不存在出律和拗救。七言律诗起源于南北朝,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之间,到杜甫时才完全成熟,才有了标准的格律。

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始有成篇,至盛唐,王维、李颀、岑参、贾至诸人刻意锤炼,方使它在体制上达到纯熟,而崔颢、李白仍有骈散交杂、半古半律之作,同时,盛唐时期李白、王维、高适等诗人的七律,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

到了杜甫,七言律诗才展示其诗体潜力而打开艺术天地。杜甫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与古诗、绝句并立相峙的高度。

扩展资料:

《登金陵凤凰台》格律解析

从律诗的格律要求押韵、平仄、对仗三个方面解析《登金陵凤凰台》的格律。

1、押韵

虽为古体律诗,但是采用了首句入韵的格式,游、流、丘、洲、愁都是押韵的;

2、平仄

平仄上与标准的七言律诗相差较大,首联的格律是正确的,但是从颔联开始格律就非标准的格律了,如果按照首联的格律,第三句格律应该为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但是“吴宫花草埋幽径”格律却是平平平仄平平仄,与首联第二句失粘了。

同样“三山半落青天外”与“晋代衣冠成古丘”也存在失粘的情况,整首诗除了颔联、颈联的格律与标准格律有出入,首联和尾联的格律还是比较标准的。

3、对仗

颔联、颈联的对仗是非常工整的,颔联中吴宫与晋代朝代与朝代相对,花草与衣冠相对,幽径和古丘建筑名词相对;颈联中三山对二水,半落对中分,青天外对白鹭洲都是非常工整的。

《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的七律代表作,因为是在律诗发展阶段的诗作,虽然偶有失律之处,但不失为优秀的七律诗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七言律诗

唐诗三百首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八句或四句,是当时的诗人们统一了创作意见?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

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所以宋词三百首最早起源于民间。

以上供参考。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两首诗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可两位诗人怎么会像商量过了,统一把诗写成了一个格式:五字一句,共写四句,还都二、四句押韵?况且,王之涣生活在初唐时期,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他们生活的年代相差了一百多年,两人根本没法见面。

其实,两位诗人的诗是按照一套固定格式写成的,这套格式叫格律。

按格律写成的诗叫格律诗。格律诗不只是有句数和字数上的规定,还有音韵、平仄、对仗等的严格要求。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绝句和律诗两大类。绝句共四句,又分为五字一句的五绝和七字一句的七绝。律诗共八句,也分五字一句的五律和七字一句的七律。

诗歌创作的“格律”并非一夜而成,它有一个较长时期的酝酿、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

南朝齐永明年间开始盛行“声律说”,就是诗歌创作讲究音调和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的萌芽。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如他的《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织罗衣,思君此何极”可算“五绝”的雏形。

最早出现的律诗是隋末唐初的诗人王绩写的“五律”《野望》:“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当时并没有“律诗”这个名词,这首诗只被称为“五言四韵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他们的诗使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初步定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盛唐时期格律诗完全成熟,产生了李白、杜甫等很多成就卓著的诗人。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被称为七言律诗的典范。

总结:

所谓“格”和“律”,并不是什么人事先划出的框框,让大家“依样画葫芦”,而是诗人们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出来的。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格律诗的发展也有它的阶段性,而且发展变化永远不会终结。

现代诗人闻一多创建了“新格律诗”的理论,他提出了著名的诗歌“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创建了“新月派”诗社,因提倡新格律诗而成为在诗坛上非常有影响的社团。

关于“格律诗钞三百首(关于格律诗钞三百首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乐凝的头像
    乐凝 2025年08月08日

    我是爱司号的签约作者“乐凝”

  • 乐凝
    乐凝 2025年08月0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格律诗钞三百首(关于格律诗钞三百首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格律诗钞三百首(关于格律诗钞三百首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

  • 乐凝
    用户080803 2025年08月08日

    文章不错《格律诗钞三百首(关于格律诗钞三百首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爱司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