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柑橘苗立枯病和苗疫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柑橘苗立枯病和苗疫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立枯病和苗疫病均是由真菌寄生引起的病害。前者为害实生苗为主,后者为害嫁接苗较多。
症状
立枯病病菌主要侵害幼茎和根颈,初期为暗褐色、水渍状斑点,扩大后环绕嫩茎引致皮层腐烂,病部干缩,上部叶片迅速萎蔫,接着呈青枯状凋萎,又叫猝倒病或“折腰病”。有的苗株在叶片凋萎脱落后留下直立干枯的小茎,经久不倒。拔起病苗,可见根部皮层腐烂脱落,仅留木质部。立枯病在苗圃中常连片发生,造成幼苗一丛丛、一片片地枯死。苗疫病的病菌侵害嫩梢、嫩茎时,病部初呈水渍状淡褐色斑点,扩大成褐色病斑。病斑发生在茎基部,可使幼苗枯死。发生在嫩梢上,使顶芽变黑腐烂。侵染叶片时,初呈灰绿色水渍状小斑,后迅速成黑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状如急性炭疽病。在高温潮湿条件下,病部扩展很快,2~3天内使叶片变黑腐烂,并在病斑边缘长有浓密白色霉层。
发病规律
立枯病每年自种子萌发到苗木茎组织木栓化之前发生,苗疫病一般在嫁接苗抽吐的嫩芽未老熟时发病。发病与土壤板结、地下水位高、苗畦积水、连续阴雨高温闷热,或大雨后骤晴有关。苗地连续多次播种、育苗病害较严重。
防治方法
①选择排灌方便、通透性较好的砂壤土作苗圃,避免连作。网棚播种,苗床基料必须播种一次更换一次,播种前基料进行消毒杀菌,用无菌土播种,培育实生苗作砧木,用营养筒(袋)繁育嫁接苗,使用的基料应腐熟、新鲜、配比合理,不用旧料,营养筒(袋)排列应有序,高于地面30~50厘米,使排水良好。
②做好土壤消毒。大田育苗播前喷50%代森铵500倍液作土壤消毒,有一定预防效果。覆盖用的河沙要清洁,或用火烧土覆盖。
③加强苗圃的土壤管理。幼苗出土后立即撒黑白灰(草木灰:石灰=2:1),及时排除积水。
④苗圃发生立枯病要及时拔除病株并集中烧毁。在发病部位撒施石灰,并全面喷杀菌剂。可选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3%~0.5%波尔多液,或25%瑞毒霉800倍液等药进行防治,以控制其蔓延。防治苗疫病的农药与立枯病相同。
这是柑橘什么病害,用什么药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日趋成熟,克隆转化拮抗微生物的有益拮抗基因,构建高效工程木霉菌株,已是生防工作的重点。木霉菌作为外源基因的表达分泌系统,由于具有比较成熟的发酵培养技术,以及很强烈的蛋白质胞外分泌能力,为构建木霉工程菌株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与此有关的酶类如几丁质酶、葡聚糖酶以及热休克蛋白HSPs(heat-shock proteins)基因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Limon等(1999)用几丁质酶 chit 33基因转化具有重寄生作用的 T.harzianum CECT2413,获得过量组成型表达33kDa几丁质酶的T.harzianum转化子,与野生型相比其胞外的几丁质酶活性较野生型相比提高了近200倍,对R.solani,B.cinerea,柑橘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的生防效率更高。Migheli等(1998)将克隆的T.longibrachiatum β-1,4-葡聚糖酶基因egl1 又转入T.longibrachiatum,增加了一个拷贝,在组成型启动子的控制下高效表达,提高了对黄瓜终极腐霉的抑制作用。杨谦等(1998)用含有多菌灵抗性基因的质粒转化木霉菌,获得了对杀菌剂有抗性的工程菌株。Djonovic等(2007b)利用两种不同类型的β-1,3和β-1,6 葡聚糖酶的基因,即TvBgn2和TvB-gn3转化T.virens,并检测野生型T.virens GV29.8和双过量表达(DOE)转化株对纹枯病菌、腐霉、根霉等病原菌的酶活性。这些基因分泌的细胞壁降解酶有助于生物防治。
通过非木霉源的其他外源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也可以改良木霉生防菌株。Haran等(1996)将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t)的几丁质酶基因的质粒pSL3 chiI及带有amds标记的质粒p3SR2转移到T.harzianum,得到的两个转化子在合成培养基上表现增强了的几丁质酶特性,并检测到沙雷氏菌几丁质酶的存在。体外拮抗试验表明,转化子对S.rolfsii的抑菌圈大于野生菌株。他们还将木霉蛋白酶基因拷贝整合到上述木霉菌株中,转化菌株防治立枯丝核菌的能力显著提高。Palani(1999)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改良了T.hamatum,新菌株在抗菌潜能、抗杀菌剂、抗生素和水解酶的产生上都优于野生菌株,并且对苹果黑星菌(Venturia inaequalis)具有拮抗性。
另外,向木霉转入抗逆相关的外源基因同样能提高木霉抗逆能力。如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向T.harzianum转入SOD基因,在40℃与2M NaCl培养条件下时,野生型木霉对S.sclerotiorum几乎没有抑制能力,而含有SOD基因的木霉转化子仍然保持着对核盘菌的抑制能力,说明SOD基因可以提高木霉对盐与热的耐受能力(Yang et al.,2010)。部分木霉菌株能够在极端环境下生存,据报道与热休克蛋白HSPs相关,HSPs由环境诱导,作为分子伴侣参与重要的生物过程。Montero-Barrientos等(2007,2008)向T.viride转入一个小热休克蛋白基因hsp23并对该基因进行过表达,转化子经热击处理以后,比野生型的生长速度明显提高。之后,他们又向T.harzianum中转入一个热休克蛋白基因hsp70,得到相似的结果:hsp基因在37℃或41℃,以及在氧化压力、渗透压力的培养条件下表达量升高,木霉转化子在经过热击处理之后,得到比野生型更高的生物量,而当转化子的孢子经过热处理后,表现出更高的对氧化、渗透和盐的耐受能力。
作为迄今开发最成功的植物病害生防真菌,木霉展现出巨大的生防基因资源,将这些生防基因导入植物中,使其具有相应的生防特性,是遗传育种改良作物的关键,也是木霉生防基因应用的重要体现。目前涉及的生防基因主要包括T.harzianum的内切/外切几丁质酶,热休克蛋白HSPs和T.viride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Glutathione transferases);适用的植物包括水稻(Shah et al.,2009)、小麦(Rana et al.,2012)、烟草(Brants et al.,2001;Dana et al.,2006;Dixit et al.,2011 a;Saiprasad et al.,2009)、棉花(Emani et al.,2003;Kumar et al.,2009)、拟南芥(Montero-Barrientos et al.,2010)、胡萝卜(Baranski et al.,2008)、花椰菜(Mora et al.,2001)、核桃(汤浩茹等,2001)、苹果(Bolar et al.,2000)、柠檬(Distefano et al.,2008;Gentile et al.,2007)等。
Baranski等(2008)将来源于T.harzianum的内切几丁质酶基因chit36置于含有CaMV 35S启动子和NPTII选择基因的质粒中,导入聚乙二醇(PEG)处理过的胡萝卜(Daucus carota L.)原生质体,对表达CHIT36的转基因植株进行了真菌病原体易感性分析,表明所有重组子对根生链格孢(Alternariaradicina)和B.cinerea的抗性显著提高了50%,然而仅有2种转基因植株对胡萝卜链格孢(A.dauci)导致的胡萝卜黑斑病进程缓慢,其余转基因植株均比对照更加易感。刘梅(2003)将来源于T.harzianum的内切几丁质酶基因ThEn-42(ech42)导入水稻,该基因受CaMV35 S启动子调控,在水稻中组成型表达,经初步鉴定转基因水稻T 0 代表现提高了对R.solani和两个分别属于 A 群和B 群的稻瘟病(Magnaporthe grisea)小种的抗性,30%株系表现了对这两种病害抗性水平不同程度的提高,有7个株系的抗性与对照相比有很显著的提高,其中Tp64表现对两个稻瘟病小种完全免疫。
Dixit等(2011b)报告从T.virens克隆了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引入烟草中。谷胱甘肽转移酶是一类已知的对抗由各种重金属(包括镉)引起的氧化压力的多功能应激酶。转基因植株(TvGST)表现为单基因孟德尔遗传,GST在TvGST中的过表达导致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植株更耐受镉,其脂质过氧化水平更低,不同的抗氧化酶如谷胱甘肽转移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浓度更高。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镉耐受性更高,而不在植株中积累。
Montero-Barrientos等(2010)将T.harzianum T34 hsp70 基因转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进行过表达,转基因植物被赋予了耐受高温和其他非生物胁迫耐受性,采用定量RT-PCR分析了不利环境条件下7个压力基因的表达水平。热预处理之后,转基因幼苗没有表现出生长抑制,并且相对于野生型更耐渗透压、盐和氧化压力。转基因株系也表现出Na+/H+交换1(SOS1)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1(APX1)基因转录水平的提升,两者分别参与盐和氧化应激反应。
多为柑橘溃疡病所致,溃疡病危害柑橘叶片、枝梢与果实,以苗木、幼树受害最重,造成落叶、枯梢,削弱树势和降低产量;果实受害,轻的带有病疤,影响品质,重的引起落果。1、重点在夏、秋梢抽发期和幼果期,将靓果安按400—6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有效预防溃疡病、树脂病、炭疽病、疮痂病等病害,同时增强植株免疫力,提高株体抗病能力。
2、进行药剂喷施时,添加叶面肥沃丰素效果更佳。10天左右1次,连喷3—4次。
关于“柑橘苗立枯病和苗疫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爱司号的签约作者“汤献伟”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柑橘苗立枯病和苗疫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柑橘苗立枯病和苗疫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
文章不错《柑橘苗立枯病和苗疫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