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山的人们》所描写的大山是什么样的

网上有关“《采山的人们》所描写的大山是什么样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采山的人们》所描写的大山是什么样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采山的人们

迟子建

山在我眼中就是一个大的果品店,你想啊,春天的时候,你最早能从那吃到碧蓝甘甜的羊奶子果,接着,香气蓬勃的草莓就羞红着脸在林间草地上等着你摘取了。草莓刚落,阴沟里匍匐着的水葡萄的甜香气就飘了出来,你当然要奔着这股气息去了。等这股气息随风而逝,你也不必惆怅,因为都柿、山丁子和稠李子络绎不绝地登场了,你就尽情享受野果的美味吧。

除了野果,山中还有各色菜蔬可供食用,比如品种繁多的野菜呀,木耳和蘑菇呀,让人觉得山不仅是个大的果品店,还是一个蔬菜铺子。但只要你稍稍再想一想,就知道它不单单是果品店和蔬菜铺子了,你若在山中套了兔子,打了野鸡和飞龙,晚餐桌上有了红烧野兔和一道鲜亮的飞龙汤,山可不就是个肉食店么!

如果这样推理下去的话,也可以把山说成一个饮品店,桦树汁和淙淙的泉水可以立刻为你驱除暑热,带来清凉;而且野刺玫和金莲花的花瓣又可以当茶来饮用。不过,在那些勤劳、朴素的人的心目中,山也许只是一个杂货铺子,桌子的腿折了,可以进山找一根木头回来,用工具把它修理成桌腿的形状;秋季腌酸菜时找不到压酸菜的石头了,就可以去山中的河流旁扛回一块。而山在那些采药材的人的心目中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定是个中药铺子无疑!

山真的是无奇不有,无所不能。我们那些居住在山里的人家,自然就过着靠山吃山的日子。没有采过山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而由于我自幼就是个饕餮之徒,所以我进山采的都是与吃有关的东西。

野果中,最令人陶醉的就是草莓了。它的甜香气像动人的音乐一样,能传播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有的时候闻着它,比吃它还要美妙,所以常常是采了草莓果归来,会用线绳绑上一绺,吊它到窗棂上,让它散播香气。只一天的工夫,满屋子就都是它的气息了。

我记忆最深的野果,是都柿,它可以当酒来吃。都柿是一种最常见的浆果,它们喜欢生长在林间的矮树丛中,而且向阳山坡上的比背阴山坡上的要广泛。都柿秧都是矮株的,一尺那算是高的了,通常的只有筷子那般高,它们春天开粉色或者开白色的小花,花谢便坐果,果实先是青的,象一颗颗的绿豆。随着阳光照临次数的增多和暖风持续的吹拂,都柿渐渐长成云豆那么大,并且改变了颜色,穿上了一身蓝紫色衣衫,看上去气质不俗。这果实一进夏天就可吃,不过有点酸,到了晚夏时节,它就分外的甘甜了。它的浆汁可以染蓝你的嘴唇。而且,它是浆果中唯一能把人醉倒的,你吃上一捧、两捧甚至是一碗也许还心明眼亮的,但如果你一连气吃了两三海碗的话,你就眯着眼打盹,等着见周公去吧。有一回,我和几个小伙伴去山中采都柿,我挎了一只维得罗(当地人对一种底小肚大口深的小铁桶的称呼,由俄语音译而来),我们很幸运地找到了一片都柿甸子,都柿稠密不说,品质也上乘,又大又甜的,我一边往维得罗里采,一边往自己的口中采,等维得罗满了的时候,我已吃花了眼。但见那片都柿还有许多未被摘取的沉甸甸地压在枝头,它们一个个眼儿妩媚多情地望着我,似乎在等待你的亲吻。没有器皿再盛它们了,干脆就把自己的肚子当维得罗算了,我坐在都柿甸中,美美地吃了起来,直吃得舌头麻木了,目光发飘了,小伙伴吆喝我该出山回家了,这才罢休。由于吃醉了,我步态飘摇,跨着的维得罗就象只魔术盒子一样,在我眼前一会儿发出蓝色的幽光,一会儿又发出玫瑰色的柔光,再一会儿呢,发出的是银白色的冷光。我像傻瓜一样嘻嘻乐着,被都柿的魔法给彻底击中了。我还记得好不容易上了公路,太阳已经西沉了,我觉得自己是踩着一条金光大道回家,很得意。在路口迎候着我的家人,远远看见了我蛇行的步态,知道我是吃醉了,而我迷离恍惚的样子遭到了同伴的耻笑。

采山也不总是浪漫的。比如有人采都柿时着上了草爬子,就很倒霉。草爬子专往人的软组织里叮,而且有一些是有毒的,能致人于死地。你采山归来,若是觉得腋窝和腿窝发痒,就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了,要赶紧脱光了衣服仔细检查,否则它会钻进你的皮肉中去。我就见邻居的一位大娘让草爬子给叮在了腋窝的地方,她抬着胳膊,她的家人擎着油灯照着亮儿,用烟头烧那只已把触角探进皮肉中去的草爬子。我发现一些坏东西很怕火,比如狼,比如草爬子,怪不得传说中做坏事的人死后要下地狱,原来地狱中也是有火的啊。

当然,被草爬子和蛇袭击的毕竟是少数,而且你可以在上山前采取预防措施,如将裤腿和袖管系牢,让它们无孔而入,所以不必在采山时过分地提心吊胆。当然,也有人在采山时出了大事故的。比如一个姓周的年轻男人,他采木耳时遇见了熊,尽管他聪明地躺下来装死,爱吃活物的熊丧失了吃他的欲望,但它还是在离开前拍了他的脸一下,大约是与他做遗憾的告别吧。熊掌可非人掌,这一巴掌拍下去,姓周的半边脸就没了,他丢了魂魄不说,还丢了半边脸和姓名,从此后大家都叫他周大疤瘌,因为他痊愈后凹陷的那半边脸满是疤痕。

还有一个采山人是不能不说的,她姓什么,我们并不知道,她丈夫姓王,大家就叫她老王婆子。她个子矮矮的,扁平脸,小眼睛,大嘴,罗圈腿,走路一拐一拐的,屁股大如磨盘,所以你若是走在她背后,等于看一头跛足的驴拖着磨盘在行走。老王婆子平素不爱与人往来,不是呆在她家的屋子里,就是劳作在菜园。她是个山里通,知道什么节气长什么,更知道山货都生长在什么地方。她采山,永远都是单枪匹马的。她采木耳最拿手,只要是阴雨连绵了两三天,一晴了天,她就进山了。谁也不知她去哪里了,可她晚上总是满载而归,颤颤巍巍的肥厚的黑木耳能晒满房盖,让过路者垂涎欲滴、羡慕不已。不过你要是打探她在哪儿采回来的,她总是很冷淡地说"山里",她说得也没错,但其实等于白说。曾经有人悄悄在她采山时尾随到她身后,可她进山后总是能巧妙地把他们给摆脱了,那些宝贝山货的栖息之地成了永远的谜。为了这,她在我们那个小镇的名声和人缘都不好。老王婆子的命运最后也是悲惨的,她未到老年就得了半身不遂,瘫倒在炕上,再也无法采山去了。很多人解气地说,这是报应,让最能采山的自私的人进不了山,她等于是看着金山,却无法把它揣在怀里,那种凄凉和痛苦可想而知了。]

关于采山人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年轻的男女互相看上了,在小镇里没机会相见,就借着采山的由头,去绿树清风中相会,被人给撞见;再比如一个受婆婆欺负的小媳妇不敢在家中发泄不满,上山后择一个无人的地方,就是一通哀哀的哭,让听到的人以为鬼在嚎;再比如采山人迷了山,两天两夜下不来山,他的家人就组织亲戚举着火把上山寻找,而迷山的人呢,他却迷在离村落不足一里的地方,如同被灌了迷魂汤,就是分不清东南西北了,成为大家的笑料。那些老一辈的采山人,大都已经故去了。他们被埋在他们采山经过的地方,守着山,就像守着他们的家一样。

1.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可供食用( ) ②妩媚( ) ③垂涎欲滴( ) ④擎着( )

2.

2.在幼时的我看来,大山是一处"无奇不有,无所不能"的好去处,因为大山,我才拥有了一段可以任意"饕餮"的童年。阅读文章第一至第四段,说一说,作者分别将大山比作了什么?这些比喻流露了作者对大山怎样的感情?

3.

3.文章第一段,作者为读者描绘了山间果子成熟的美好景象,在描绘中,作者多次使用了表示时间接续的词语:"最早"、"接着"、"刚落"、"气息随风而逝",短短一段中,作者频繁使用这样的词语会不会使文章显得啰嗦,请谈谈你的看法。

4.

4.有人这样评价迟子建的散文:"她将平凡的东北乡下生活写得如此有味,她使没有诗意的地方诞生了诗意,实在因为内心的爱意深深和她充满深情的美丽文字。"阅读下面从第六段摘录的句子,任选其一,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进行赏析。

(1)我一边往维得罗里采,一边往自己的口中采,等维得罗满了的时候,我已吃花了眼。

(2)它们一个个眼儿妩媚多情地望着我,似乎在等待你的亲吻。

(3)我像傻瓜一样嘻嘻乐着,被都柿的魔法给彻底击中了。

5.

5.作者用她笔下的"野菜"、"蘑菇"、"草莓"、"都柿果",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自然世界,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孩子在大自然中纵情地嬉戏玩耍。我们在初中教材中,也结识过一位东北作家,其笔下的风景与情趣与本文那么多相似之处。这位作家是谁?课文的名称是什么?

6.

6.大山好似一位敦厚长者,在沉默中教会了作者如何做人处世。文章第七段和第九段结尾,作者发出感慨说:"我发现……,怪不得传说中做坏事的人死后要下地狱,原来地狱中也是有火的啊";"让最能采山的自私的人进不了山,她等于是看着金山,却无法把它揣在怀里,那种凄凉和痛苦可想而知了"。从这两句话中,你能发现作者在幼年时悟出了怎样的生活道理?

7.

7.文章题为"采山的人们"。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大山脚下的人们与大山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而文中最能体现这种关系的一句话是什么?

反馈

解析

解答

1.

①gōng ②wǔ ③xián ④qíng(共2分,每小题0.5分)

2.

作者将大山比作果品店、蔬菜铺子、肉食店、饮品店、杂货铺子、中药铺子。

这些比喻充分流露了孩子对大山的喜爱以及对大山无奇不有的赞叹之情。

3.

并不啰嗦。几个词语都在强调事物之间的间隔时间短,接续快,从而充分表现山间野果的果实丰富、繁多、茂盛,令人目不暇接的特点。

4.

示例

(1)作者同时运用了两个"采"字,但意思完全不同,第一个"采"字是采摘的意思,而第二个"采"字,则有匆忙急迫地装的意思。体现了我面对都柿果时那种迫不及待、欲罢不能的娇憨情态。

(2)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都柿果活泼、诱人的形象,从而活画出我因贪嘴而醉眼迷离、神情恍惚的状态。

(3)"魔法"一词,比喻都柿果能致人麻醉的特性,形象地揭示出在孩子眼里,这种果子的神秘莫测、可爱诱人的特点。

5.

萧红 《祖父》]

6.

第七段的文字表明,作者感悟到任何邪恶、丑陋的怀东西,都惧怕火的光明和炽热,正义与邪恶是永远对立的,光明的东西永远能战胜邪恶。

第九段的文字表明,作者感悟到自私的人永远无法占有全部,最终,只能无奈地任由自己极度想要占有的东西远离自己,因而,他们的下场只能是可怜而可耻的。

7.

采山人的生活依赖者大山。他们的一切衣食住用都来自于大山。

采山人在大山中学会了智慧。他们在长期的劳动中培养了对付一切凶险的智慧,少草爬子、遇熊要装死等生存技巧都是大山教给他们的。

采山人在大山中学会了做人。他们知道光明应该崇敬,对自私应该鄙弃,对危难中的人应该出手相救,这些朴素的人生信条都是在大山的怀抱中形成的。

大山容下采山人的一切情感,包括他们的爱情、痛苦。

句子:"那些老一辈的采山人,大都已经故去了。他们被埋在他们采山经过的地方,守着山,就像守着他们的家一样。"

亲亲土豆的叙述特征第三人称。

一、赏析。

这一篇短篇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土豆来描写真情真心,这是我唯一一部在拆解的过程中哭了的,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但是在普通的日常中感受到真情,感受到真心,感受到夫妻之间的真挚情感。

二、内容节选。

如果你在银河遥望七月的礼镇,会看到一片盛开着的花朵。那花朵呈穗状,金钟般垂吊着,在星月下泛出迷幻的银灰色。当你敛声屏气倾听风儿吹拂它的温存之声时,你的灵魂却首先闻到了来自大地的一股经久不衰的芳菲之气,一缕凡俗的土豆花的香气。

你不由在灿烂的天庭中落泪了,泪珠敲打着金钟般的花朵,发出错落有致的悦耳的回响,你为自己的前世曾悉心培育过这种花朵而感到欣慰。

作者简介:

迟子建,女,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漠河。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1983年开始写作,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有六十余部单行本。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清水洗尘》、《雾月牛栏》、《踏着月光的行板》、《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散文》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迟子建中篇小说集》五卷以及三卷本的《迟子建作品精华》。曾获得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

关于“《采山的人们》所描写的大山是什么样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6)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映莲的头像
    映莲 2025年08月17日

    我是爱司号的签约作者“映莲”

  • 映莲
    映莲 2025年08月1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采山的人们》所描写的大山是什么样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采山的人们》所描写的大山是什么样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 映莲
    用户081708 2025年08月17日

    文章不错《《采山的人们》所描写的大山是什么样的》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爱司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