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才子派的喜剧创作

网上有关“大学才子派的喜剧创作”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学才子派的喜剧创作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喜剧作品大量出现,而且风格多样化,如黎里的《月中女人》(1584)、格林的《僧人培根和僧人班格》(1589)、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1596)和《第十二夜》(1600)、T.德克(1572~1632)的《鞋匠的节日》(1600)都具有浪漫色彩和明朗、乐观的基调。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描绘当代世态人情、以中产阶级为讽刺对象的喜剧,B.琼森的《炼金术士》(1610)及《巴托罗缪集市》(1614),被称为市民喜剧。 大学才子派中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是约翰·李利(1554—1606)。李利曾先后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受过教育,他的祖父是当时被英国许多学校列为拉丁文教材的《拉丁语法》一书的编纂者。

莎士比亚就读文法学校时,就曾学过这本教材。李利受家庭的影响,立志献身文学事业。他在文坛上的地位是由其创作的喜剧奠定的,如《昂迪米思》、《班比妈妈》、《亚历山大和坎巴丝帕》等。李利的喜剧对莎士比亚的影响很大,据考证,莎士比亚的喜剧中有50多处借用李利的作品。

如果说马洛是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方面的先驱,那么李利则是莎士比亚在喜剧创作方面的楷模了。 与基德同年的罗伯特·格林(1558—1592),也曾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在“大学才子”中,格林是唯一避开沉重悲壮的主题,而倾心于浪漫与幽默情调的,这体现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尤其是最为有名的喜剧《老奶奶的故事》,正是这一剧中把浪漫主义与幽默因素相结合的倾向,对莎士比亚创作《仲夏夜之梦》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李利英文名是Lily。

英文名的英文意思是English name,各国比较流行英文名,因为世界各国交流多了,有了英文名更方便交流。英语姓名的一般结构为:教名 自取名 姓。如 William·Jefferson·Clinton。但在很多场合中间名往往略去不写,如 George·Bush,而且许多人更喜欢用昵称取代正式教名,如 Bill·Clinton。上述教名和中间名又称个人名。英文名与中文名不同,中文名是姓在前名在后,英文名恰恰相反。例如:中----李,小明;英----Jake·Wood。

关于“大学才子派的喜剧创作”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浅墨飞雨的头像
    浅墨飞雨 2025年08月05日

    我是爱司号的签约作者“浅墨飞雨”

  • 浅墨飞雨
    浅墨飞雨 2025年08月0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大学才子派的喜剧创作”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学才子派的喜剧创作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喜剧作品...

  • 浅墨飞雨
    用户080501 2025年08月05日

    文章不错《大学才子派的喜剧创作》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爱司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