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卖油翁被删除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卖油翁被删除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卖油翁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从前有个人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
“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们还要多跟您学习,学习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你看怎么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
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轻人,你先别生气,我说的是真话。你的箭术的确平常的很,没什么值得夸赞的。”“老头儿,听你这么说好象很内行,那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瞧瞧。不服气就比画比画。光说不练你有个什么用!”“小兄弟,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不过让我倒油给你们看看。”“倒油,这还用得着你这个老头来表演吗?倒油谁不会?别开玩笑啊!”“你们还是看了再说吧。”
老翁说完,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然后舀了一杓油,眼睛看准了,油杓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直的从钱孔流入葫芦里。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翁很谦虚的向陈尧咨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的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后来他的人品和箭术一样好。
《卖油翁》被删的最后一句
卖油翁的最后一句话被删掉了原因如下:
欧阳修在《卖油翁》最后一句说到: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乍一看,这句话并没有过分的地方,也算是引经据典,用庄子所说的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两个故事来结尾。但仔细琢磨这句话,确实还有其他意思。
因为这两个典故的争议太大了,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说的是庖丁在杀牛的时候因为掌握了牛身体构造的肌理,所以很是轻松便能将牛宰杀,这个词也用来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穗销客观规律后,做事才能得心应手。
对于轮扁斫轮这个故事,想必知道的人并不多,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齐国有个人叫轮扁,他十分擅长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他就用制造车轮的理论给齐桓公上了一堂课,进而指出精湛的技术是要通过多次实践来实现的。
庖丁解牛意在告诫虚老人们做事情不能蛮干要寻找规律,而轮扁斫轮中也有轮扁驳斥齐桓公读书无用的词句,所以这两个典故和卖油翁的故事在主旨上是有区别的。
所以在编纂教材的时候,专家们就将这句话给删减了,毕竟前面词句已经把卖油翁的故事给全部讲清楚,也没有必要再增加两个典故让学生们理解,这对于学生们也算是一种减负。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生于四川绵阳,籍贯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卖油翁》中被删的最后一句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这里面包含了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两个典故。轮扁斫轮的典故里有提到读书无用论。专家怕对青少年起到不好的导向作用,所以把这一句删除了。众所周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人、官员等所使用的一种文体,其中使用的文字相对较为简洁、严谨。因此,后人读起来相对比较难以理解,有的文言文需要解释大家才能明白其中含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文已经不是我们沟通往来的主要文字组织形式了,很多人接触它也仅仅是在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里,其中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论语六则》《出师表》《桃花源记》《陋室铭》等。
创作背景:
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决断。他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知永兴军(今陕西)时,发现长安饮水十分困难。便组织人力,疏通了龙首渠,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但陈尧咨为人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
陈尧咨父亲陈省华,四川人。一日在龙潭寺读书学习,练习骑马射箭时遇到一名卖油翁,从老翁身上领悟了一个道理:倒油的本领是长期练出来的,熟能生巧,精益求精。从此,发奋学习,刻苦练武。21岁时考上进士第一名,后来当了宋代的吏部尚书,当时欧阳修采访了陈尧咨的成长经历,并到济源考查,写了千古绝唱《卖油翁》的故事,成了流传至今的名篇佳作。
关于“卖油翁被删除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爱司号的签约作者“凝风”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卖油翁被删除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卖油翁被删除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文章不错《卖油翁被删除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