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美学价值

网上有关“儒家的美学价值”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儒家的美学价值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通过课件引导,另外去了解了些关于儒家“中和”方面的知识。发现儒家的“和”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例如,中国音乐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审美意识之“以和为美”。从“乐者,天地之和也”、“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礼节民心,乐和民声”等经典语录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方面的“和”,不仅是对音乐本身内部规律的审美认识,它还将音乐与伦理、政治、人生实践相联系,从音乐的社会功能中去寻找“和”的意义,诸如和民心、和上下、和天地万物,强调音乐以“和”为美,净化人性,修养德性,以达到和谐社会的作用。

以往不太喜欢儒家的“中庸之道”,特别是其为统治者服务的“君君、臣臣”等一串“礼节”。但忽然发现,其实每一派思想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和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只要我们学会去发掘有助于自己人生发展的就足够了。例如,“以和为美”的思想用到与家人、与朋友的相处方面,不是很好么?

儒家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派别之一。指孔子开创的,以“仁学”为哲学基础的强调个体的情感心理要求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相统一的美学思想。孔子认为,真正的美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一“仁”这一最高原则在个体和群体生活中的完满实现。他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又说:“里仁为美。”

《:论语·里仁》肯定个体和社会的和谐统一,强调入与人之间的等级和谐之美。提倡“文”与“质”统一的审美观。认为美的感性形式只有表达“质”的内容,才有其价值和意义。重视艺术和文学的社会作用,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的思想,在中国第一次对艺术的作用作了简明的分析,强调了艺术诉诸个体感情并与“仁”的伦理精神相统一的审美原则。该派美学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继续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在中国美学史上取得主导地位。

关于“儒家的美学价值”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6)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崔蕴轩的头像
    崔蕴轩 2025年08月19日

    我是爱司号的签约作者“崔蕴轩”

  • 崔蕴轩
    崔蕴轩 2025年08月1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儒家的美学价值”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儒家的美学价值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通过课件引导,另外去了...

  • 崔蕴轩
    用户081908 2025年08月19日

    文章不错《儒家的美学价值》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爱司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