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佳兵不祥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佳兵不祥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出处] 《老子》三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之恶也。 ”
[示例] 《民国通俗演义》一二一回:“然佳兵不详,不戟自焚,民国以来,曷有军阀而得好结果者?”
[考据]古 “佳” 当作 “隹” ,古 “惟” 字(清·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编上》考)。兵:兵器。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曹伯韩在其《国学常识》中引用清代阮元序王引之《经传释词》认为,“佳为隹之讹,隹同惟,老子夫惟两字相连为辞者甚多,若一味佳,则当云不祥之事,不当云器。”同时曹伯韩指出,惟字只写半边,此说王引之之父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余编上》中的说法相吻合。
想读国学,可是读不懂、不能深层次的理解。谁给个建议。
近期选购12书思虑记略:其中10书为别集选集
@铁山青士(笑独行)[述记]
4月28日与29日、5月8日与10日四次前往福州鳌峰坊书店,一次前往福州安泰中心书店,合计购书14种12册。其中7种5册为别集,5种5册为选集,从个人的读赏习惯和购藏喜好出发,除了一本篇幅很小的《楚辞》带有译文外,买的都是注释本(甚至是接近白文本的简注本)。兹略记如下:
1.《晏殊词集·晏几道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5月初版,国学典藏)
晏殊词集此前没买过,主要是因为觉得晏殊与欧阳修在宋词中都只是过渡名家,不值得专门买别集,而且二人词作均与冯延巳词有所关联,风格也相近,而个人则是对冯延巳相当反感的;晏几道词集拥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初版的《小山词》(王根林校点,64开本词林集珍)。
2.《黄庭坚词集·秦观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6月初版,国学典藏)
黄庭坚词集此前没买过,主要是因为对黄庭坚认识不够;秦观词集拥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初版的《淮海词笺注》(杨世明笺)。
3.《辛弃疾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5月初版,国学典藏)
辛弃疾词集拥有岳麓书社2005年1月初版的《稼轩词注》(俞樟华注,印次未详)。
4.《姜白石词笺注》(陈书良笺注,中华书局2013年1月初版,2018年8月二印,中华国学文库)
姜夔词集此前没买过,除了因为对南宋词缺乏认识外,也与个人很不喜欢“夔”字有关。
5.《李贺诗集》(张立敏注评,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10月初版,2017年3月四印)
李贺诗集拥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10月初版的《李贺诗歌集注》([清]王琦等注,即《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又拥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1月初版的《李贺诗集》(叶葱奇疏注,1984年6月三印)。
这次买该书主要是因为这个“注评”版本是横排本,而上述两个版本则都是竖排本。
6.《元曲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二版,2013年12月五印,任中敏、卢前选编,潘天宁注析新编)
任中敏、卢前选编的《元曲三百首》早前至少买过两个版本,应该还保存着一本,只是记不清版本了。
这次买该书主要是因为个人对元曲(无论是散曲还是杂剧)实在是太不熟悉了,此前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正经读赏过。
7.《唐宋词格律》(龙榆生编撰,中华书局2018年1月初版)
龙榆生编撰的《唐宋词格律》早在大学时代的1982年5月就曾让同窗密友帮我以三倍价格从北大图书馆“赔”过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初版),后下落不明;
又买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初版、1983年2月三印本,并一直使用到现在(后来又至少买过一本这个版本的某个版次本送人);
还拥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7月初版的《唐宋词格律》(龙榆生词学四种)。
这次买该书主要是因为已经买了三十六年的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初版、1983年2月三印本实在是太陈旧了,同时还有所污损,使用起来很是影响心情。而且,该书所附词韵乃是《词林正韵》全编,感觉也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初版所附张珍怀辑《词韵简编》(根据《词林正韵》删编)更适应填词需要。
8.《唐宋名家词选(全本)》(龙榆生编选,中华书局2018年6月初版)
龙榆生编选的《唐宋名家词选》曾买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2月新一版、1982年5月三印本(后来又买过这个版本的1998年6月十印本和另一个版次本送人),不过保存着的到底是这个版本的哪个版次也记不清了;
还拥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7月初版的《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词学四种)。
这次买该书主要是因为这个版本是“全本”,恢复了[1956年]修订本删去的[1934年]初印本中的177首词作,也就是说,这个“全本”比通行的[1956年]修订本多了177首词作。其间,与初印本相对照,修订本最极端的改变乃是删略了吴文英29首词作。
如今这个初印本与修订本合璧的“全本”入选词作最多的词家是辛弃疾(49首),其次为苏轼(45首),吴文英(39首)、贺铸(38首)、周邦彦(37首)、晏几道(35首)分列第三至第六,欧阳修(31首)排名第七,柳永(29首)、姜夔(29首)并列第八。随后是冯延巳(24)、张炎(23首)、温庭筠(22)、韦庄(22)、李清照(21首)、李煜(19首)、晏殊(19)、秦观(19)、元好问(19),位列第十至十八名。
9.《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全本)》(龙榆生编选,中华书局2018年1月初版)
龙榆生编选的《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曾买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新一版;
又买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7月初版的《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词学四种)。
这次买该书主要也是因为这个版本是“全本”,不过,这个“全本”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与《唐宋名家词选(全本)》同日而语的,主要就是恢复了[1962年]修订本删除的[1956年]初印本中的陈曾寿全部20首词作。
10.《宋词三百首》([上彊村民编,]陆明校注,岳麓书社2016年11月初版)
朱孝臧(上彊村民)[1924年]重编本《宋词三百首》曾拥有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新一版的《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笺注);
《宋词三百首笺注》又买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新一版、1994年11月三印本。
这次买该书主要是为了读赏个人此前很少关注的南宋词。实际上,《宋词三百首笺注》早前个人也很不熟悉,这次翻检该书目录才意识到,吴文英词作入选25首,这个比例实在是相当惊人的,因为朱孝臧的重编本《宋词三百首》总共也就收录了283首词作。岳麓书社这个“校注”版本的精装本封面封底颜色和设计感觉有点土(内页设计也不讲究,只能说还看得过去),在书店里比较了这个“校注”版本的平装“插图珍藏本”,后者封面封底颜色和设计要好很多,而配了插图每册多5元也不贵,可惜的是插图尺寸不一且偏小,而且有些插图品相不佳,看着有低劣感,所以还是觉得精装本相对好一点。
11.《楚辞》([战国]屈原、宋玉著,韩星编译,三秦出版社2018年6月初版,国学经典10元本)
《楚辞》拥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新一版的《楚辞集注》([宋]朱熹撰,李庆甲校点);
买过中华书局1983年3月初版的《楚辞补注》([宋]洪兴祖撰,白化文等点校);
拥有凤凰出版社2007年1月初版的《楚辞补注》([宋]洪兴祖 补注,卞岐整理);
拥有北京出版社1980年5月初版的《楚辞选注》(金开诚选注,1982年12月二印)。
这次买带有译文的该小书主要是因为这个“编译”版本不是《楚辞》全本,只选了屈原名下的所有作品和宋玉名下的一篇《九辩》,同时解题和注释都相当简略,所以整体篇幅很小,又配有尺寸相对统一的线描插图,感觉大大改善了阅读的小“环境”。《楚辞》的注释向来存在繁琐累赘和穿凿附会的问题,故个人读赏《楚辞》始终害怕依据《楚辞补注》与《楚辞集注》。
12.《国学常识》(曹伯韩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7月初版二印)
曹伯韩所著《国学常识》近四年前曾买过一本送知己女友,感觉其间对于“国学”范畴的界定比较符合个人认识,而其中关于古物、佛学、理学、科学及艺术的常识又是个人相对欠缺的,于是便再为自己买一本。
以上12册书有6册是精装本,这其实是个人不太喜欢的,因为精装首先是让一本书变得沉重了,且不说多数情况下也让书变得昂贵,而如果装订又不够精工和紧致,那就更烦人了。说到昂贵,应该说价格也是个人买书时比较介意的一个问题,尽管个人在买书方面已经算是相当大方的了。如今出版社出书每每都有做大、做厚、做重、做豪、做花等倾向,这对于首先看重内容质量的书友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做贵。当然,封面封底的颜色、质地和设计讲究还是很重要的,总之是不能给人以粗俗和低劣的感觉。
以上12册书价格最高的是48元的《唐宋名家词选(全本)》,其次是39元的《姜白石词笺注》,说实话,这两本书个人就已经感觉有点贵了,只是勉强还能接受。本来看到朱孝臧编年、龙榆生校笺的《东坡乐府笺》,个人也是很想买一本的(此前买过岳麓书社2005年1月初版、吕观仁注的《东坡词注》),但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6月二版的竖排精装本一本78元(2017年5月初版横排平装本一本55元,可惜现在书店里买不到,得上孔夫子旧书网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6月初版的横排平装本一本68元,便气短作罢了。
(2019年5月11日)
国学现在不冷了。无论大学或小学,都有开设国学班的。不知这些国学班的教材怎样,学国学总不能像上托福班那样应试而应景,这一本《国学常识》是现成的教材,所谓常识就是基本功。好,请大家翻开《国学常识》第一章,提问:“什么是国学?”估计会难倒一大片。 本书于1947年2月由上海文光书店首次刊行,时隔55年方才重新出版,也算是国学的一 </OBJECT>种辛酸。作者曹伯韩,现代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法初步》、《国学常识》、《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等书是他在文化普及上所留的余荫,1950年他发表《我们主张采用横排的版式》,提倡汉字横排,是另一影响深远的工作。《国学常识》全书共分13章,142节,只是薄薄的200多页的小册子,算是对国学的一份框架式说明,同时也不陷于干瘪,文字有叙有议,把纷繁浩杂的经史典籍做一脉络的梳理,如口传心授。学国学,不是囫囵吞枣的背背三字经,这样的国学认识就浅了;也不是沉入“四书”“五经”,学什么训诂考据,这是专家学者的事业,放在普及上难免又深了。在本书中,作者把一般性的国学概念,包括代表性的学人、源流、派别及学术观点,一一拿来做了评述。“初步研究国学,不能做局部的精深研究,而应当涉猎各方面,做一全盘的鸟瞰。”不至于在常识上犯错误,也就达到了了解国学的一个目的——不忘本。经历了多年的断档,当前的国学教育热难免会有盲目的地方。而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入门的途径。 现在所提到的国学基本上是指儒学,是汉代独尊儒术后遗留下来的学术,也是资料相对完整的学术。
而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学还需要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说起,当年孔子还问道与老子,庄子原先是学儒学的,可见当时学术交流,各家学派的交流还是很多的。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吕不韦等。
而要想学习国学,一般可以从相对好理解的论语开始,年纪小一点的可以从三字经,千字文开始;有一定文学功底之后,可以看一下道德经、南华经等道家经典;如果想有所收获可以看看墨子的。
关于“佳兵不祥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爱司号的签约作者“旗云飞”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佳兵不祥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佳兵不祥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出处] 《老子》三一...
文章不错《佳兵不祥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